第A09版:教育

全国550名教师共聚锡城

交流分享心育“良方”

  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哪些时代特征?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怎样构建健全且长效的干预机制?近日,2025年全国职业院校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班在我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学校的550名班主任、辅导员、德育管理者共聚锡城,探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良策。

  理论与实践干货满满

  这场为期两天的培训班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无锡市教育局、中国企业管理无锡培训中心共同承办,旨在提升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强化职业院校思政引领力,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细、落实。两天的培训内容丰富多样,涵盖政策解读、脑科学运用等多元领域,促进参训学员了解和掌握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及时把握顶层设计方向,强化基层实操能力。

  强大的师资阵容是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平作主旨报告,通过深入解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政策要求,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为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政策指引与方向把控。中国心理学会注册临床心理督导师、香港专业辅导协会认证心理咨询师苏细清从脑科学视角出发,剖析青少年情绪产生机制及应对策略,为学员们提供了全新的理解、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路。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精神科主任李志佳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详细阐述了职业院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享了一系列实用的心理治疗干预方法。

  培训采用院校经验共享模式,8位职业院校优秀代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品牌展示、优秀案例分享、课程建设展示等方式展开交流,引导参训学员积极参与互动,深入思考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本次培训有专家讲座、课程展示,还有现场交流和体验,堪称一场‘及时雨’,促进从事学生工作的教育人转变角色和工作方式,变被动响应为主动赋能。”参训学员、无锡太湖学院学工处处长吴学林说。

  共同探讨症结与对策

  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的特殊性何在?集中反映在哪些方面?从问题产生的因素来看,主要集中在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情感因素等几大类。当前学生长期在线交流,在真实交往时容易出现矛盾纠纷,影响心理健康。在外实习的学生脱离学校,到了社会中一时难以适应,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家庭方面,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心理脆弱,遇到问题容易产生严重的挫败感,而来自单亲家庭、问题家庭的学生,在成长中缺少亲情关爱及正确引导,这是引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探讨中还提出,当前职业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面临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总量不足、教师专业性不强等现实问题和挑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每天与学生联系的班主任、辅导员发挥着重要和关键的作用。我们的班主任和辅导员对学生要‘用心更要用情’‘关心更要关切’‘专心更要专注’,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教育的力量,才有可能从源头遏制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德育工作处处长刘俊在线分享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3个关键词。

  班主任和辅导员如何提供有效帮助?苏细清认为,班主任、辅导员并不一定要有心理咨询师那样专业的知识,但需要去甄别、发现真正需要高度关注的学生,集聚一些资源清单,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及时寻求专业人士或部门解决问题,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守门人”。

  我市明确心育发展路径

  无锡历来重视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各校经过多年探索积累了富有成效的经验和做法。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自2006年11月成立大学生健康成长中心以来,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全面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探索创新育人模式。学校与地方、社会紧密合作,构建“区校地社”四方协同的区域化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命运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活动联办、项目联建。学校与新吴区妇联合作开展“爱绽放”新吴女大学生幸福引领计划,该计划自2019年启动以来,整合多方资源,凝聚多领域专家智慧,为在校女大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情感疏导和情绪管理等全方位服务,已有超8000名女生受益。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坚持以“四化联动·五育协同”心理健康育人模式为核心,打破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边界,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系统推进“以美润心”实践探索让人眼前一亮。自2019年起,学校建成集绘画、茶艺、非遗传承等于一体的非遗传承教学实践基地,将美的教育融入心理育人,通过各种非遗体验,在沉浸式的美育实践中引导学生表达情绪、舒缓压力、培养专注力。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专职副主任冯益民表示,下阶段我市将在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和无锡实际,在多个方面开展探索和尝试。我市计划建立全国首个市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实现心理健康课程开设率100%、专职心理教师配备率100%、校企共建心理服务站点覆盖率100%。我市设想打造产教心理融合体,建立“技能大师心理导师制”;建成“锡心职教”智慧云脑,通过可穿戴设备、AI情绪识别等技术,尝试在实训车间、产业学院构建“心理护航数字孪生系统”,建设“职场心灵驿站”,破解实习期学生心理服务“真空”问题。我市还计划开放无锡心理健康监测平台、课程资源库,与兄弟城市共建“长三角职教心理援助联盟”,破解职业教育学生心理健康难题,共同奏响“心灵交响曲”。

  (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