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演 文 |
那天,苏州大学的校园,仿佛被时光浸染成一幅水墨长卷。黛瓦白墙间,金桂缀满枝头,细碎的花瓣如星子垂落,风起时簌簌轻颤,将甜甜的香气糅进每一寸空气里。我们带领着学生漫步苏大校园,看他们雀跃的身影穿过东吴大学原址及学校博物馆,感受着校园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趁着学生们休息的间隙,交接了同行的老师。匆匆去探望了病中的老同学,走出病房,深感怜惜,我们这个年龄对生命的意义已有了别样的理解和感悟。马不停蹄又从学校东门折返。掌心沁着薄汗,步履匆忙间,连呼吸都染上焦灼。保安口中的“三公里”像一道无形的锁,困住了我的脚步。抬眼望去,林荫道蜿蜒至远方,偶有单车铃音掠过,却无人影可借力。
忽有一缕桂香裹着清风拂面,抬眼间,一树鎏金般的桂花正簌簌摇落。树下有一辆小小的深青色电动车,一位穿着浅米白色风衣的姑娘,正踮起脚尖,将自拍杆高高举起,发梢绾着的浅蓝丝带随风轻扬,风衣在风中漾开温柔的弧度。镜头里的她时而歪头轻笑,眸中映着碎金般的阳光;时而凝望枝头,指尖轻轻托住一朵将坠的桂花,宛如捧住一缕稍纵即逝的秋光。
我踌躇着上前,本不愿打扰她自拍的美好时刻,但为了赶路,只得硬着头皮上前询问:“请问同学,去莘园哪条路更近?我是老师,带学生来研学的,要去和他们会合。”话音未落,转身回望。那是一张瓷白的面庞,眉目清亮如初雪洗过的晨星,未施粉黛,却透着栀子花苞般的洁净。听闻我的窘迫,她睫毛忽闪,手指轻划几道弧线:“左边近,但石板路颠簸……还是右边吧!”未等我道谢,她已利落地跨上小小的电动车,拍了拍后座:“老师,我带您!”声音清凌凌的,像檐角风铃撞碎一捧阳光。
我摆手推辞:“你还没拍好呢,这么美的景色错过了太可惜。”她微笑道:“我已拍得差不多了,再说我们过来很方便。”素昧平生,恭敬不如从命。
女孩,我,小小的电动车。重压下的车轮,转得并不轻松,姑娘费力前倾,维持平衡。于我,感激和不安,一路交织。缓缓前行的车轮碾过斑驳的树影,桂香愈发浓烈,仿佛整座校园都浸在蜜糖罐中。她束起的长发被风扯散几缕,轻轻扫过我的肩头,发香与桂子气息缠绕,织成一张柔软的网。路过一座小桥,姑娘更加费力地控制着方向,一道浅坑让车身微晃,她慌忙侧身提醒:“老师抓紧呀!”耳尖泛起薄红,懊恼的模样像只叼松果失手的小松鼠。
可能是我有着一张年长且靠谱的脸,一路上,女孩热情地与我攀谈,法学院大一新生,爱看东野圭吾,理想是成为公益律师。她说这些的时候,黄昏正为她的轮廓镀上金边,眼中跳动着稚嫩却灼热的光,仿佛能熨平世间所有褶皱。我心中明白,此行其实并不顺路,但她的一句“我们有时也会来这里看风景”让我倍感温暖。
苏大莘园的一角从银杏叶间浮现时,她轻轻刹车,摆手,执意回绝了我要给她买水的建议,“真的顺路!”她眨了眨眼,“老师,能帮到您我很开心。祝您和学生们研学顺利!”说完,她挥了挥手,转身时发丝掠过脸庞。
调转车头,小小的电动车渐行渐远,唯余空中几粒金屑般的花瓣,追着风,追着那道消失在转角的光。我立在原地,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任凭衣襟沾满秋香。
短暂的相遇,美丽的邂逅,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苏大学子的热情与善良,也让我对这座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有了更深的眷恋。远处传来学生们的嬉闹声,而掌心仍残留着车后座的温度。忽然明白,有些善意从不需“顺路”做注解,它如桂花,不招摇满树繁华,却能在某个匆匆的秋日,让你怀抱一整季的芬芳走向寒冬。
那年秋深,有人载着一袖花香,路过了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