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是安全生产月。昨天,记者从新吴区应急管理局获悉,随着204万元财政奖补资金精准拨付至30家企业的账户,一项由新吴区应急管理局联合区财政局创新推动的安全治理工程交出亮眼“首考”成绩单:39个安全改造项目通过验收,直接带动企业安全技改总投资超2741万元,推动15家企业新获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证,从源头压降9个重大隐患,24套物联感知与智能预警设备在一线“站岗放哨”。
精准施策
破解企业安全投入难题
“自动化改造让安全和效益双丰收!”在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新部署的智能监测平台正实时捕捉设备运行数据,高风险岗位数量明显减少,生产效率逆势提升。企业主要负责人表示,政府奖补资金滚动投入新建智能平台,政策红利让他们敢投入、愿投入。
企业对于安全投入“不敢、不愿、不会”,该如何破解?新吴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局联合区财政局出台了《工业企业本质安全提升专项资金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给出了一套系统化解决方案。区别于传统的事前补贴模式,《办法》采用“先建后补、集中申报”方式:企业先行投入改造,待项目稳定运行超半年且自评达标后,再凭信用承诺申请奖补。这种方式有效规避了“半拉子工程”风险,同时以“信用锁”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应急管理局则每年发布申报指南,明确标准化创建、风险压降、智能预警等四大支持方向,确保政策靶向不偏移。
为防止“一补了之”,新吴区应急管理局建立了覆盖“申报—审核—公示—拨付—绩效”的全链条监管体系。通过政府网站公示项目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利用物联设备在线率(要求≥90%)等硬指标动态监测成效;更设立“高压线”:对弄虚作假企业,不仅追回资金、取消3年申报资格,还将纳入信用惩戒;对资金申报期间企业主体灭失或外迁的,自动终止程序。这种“阳光运行+严惩失信”的模式,保障了资金安全与政策公信力。
成效显现
推动压降9项重大隐患
作为一家涉金属粉尘企业,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入294万元,用于湿式除尘系统改造,消除7项重大事故隐患。通过专家验收后,该企业获14万元补贴奖励,爆炸风险被降至最低。“真金白银的激励,让我们有动力主动‘啃掉’重大隐患硬骨头。”企业安全负责人表示。
对首次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证的企业,《办法》给予0.5万元至10万元的分级奖励。本轮共有15家企业新获认证,其中一家初次达标二级企业获得3万元补贴。“创建过程倒逼我们系统梳理安全漏洞,奖补资金则缓解了投入压力。”欧司朗光电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负责人称,标准化体系已成为其应对复杂风险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安装物联感知、视频监控等智能设备并接入政府监管平台的企业,政策给予单设备最高2000元、总额不超20万元的补贴。无锡新联热力有限公司投入45万元加装144台智能监测设备,按25%成本获得11.25万元补贴。
据统计,本轮奖补直接推动压降9项重大隐患,区域系统性安全风险显著降低。目前,新吴区已构建起“企业自查+智能预警+政府监管”的三防体系。通过首批30家获补企业的实践,一条“安全投入—风险压降—效能提升—品牌增值”的价值链清晰显现。
另外,《办法》对建设安全体验馆并开放共享的企业,最高给予20万元支持,引导安全文化从“独善其身”走向“兼济天下”。新吴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庞正方明确表示,后续将重点引导企业通过重点工艺设备提升、智能管控深化、重大风险源头压降等关键举措,不断强化本质安全的根基。同时,加大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提供申报指导服务,确保这项惠企政策能够“应知尽知、应报尽报、应享尽享”。(施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