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从“千摊一面”到“群星闪耀”

无锡夜经济迈入“百态共生”新阶段

  当暮色浸染梁溪河,近湖路的霓虹灯牌次第亮起,招商城的夜市人声鼎沸,湖滨商业街的无人机划破天际线——无锡的夜,正被形式各异的夜市重新定义。这些烟火气与精致感交织的消费新场景,让夜经济迈入“百态共生”的新阶段。

  标签焕新

  商贸载体的“深夜突围”

  夜幕降临,伴随着舞台中央动感音乐响起,无锡招商城人潮涌动,小男孩坐在父亲肩膀上,伸长脖子望向光影交织的喧闹中心。服装百货摊位旁,香气四溢的小吃摊、趣味横生的游乐区、时尚的文创小铺次第排开。“以前晚上这里很冷清,现在这几个小时的客流,能顶白天总客流的一半!”夜市负责人刘军的话语里透着自豪。拥有约150家摊位的招商城夜市,正全力撕下单一的“批发市场”标签。

  除了聚人气,举办夜市还有更深的考量。“一是要打响招商城新名片,彻底刷新无锡人对这里的固有印象,夜晚也能来这里购物消费;二是‘练兵’,为即将启用的餐饮大楼物色、积累优质商家资源。”刘军说,从“日市”到“夜市”,通过一张张摊位、一场场活动,让传统商贸载体拥抱夜间消费,追求功能复合与形象焕新。

  无锡皮革城正复制着相似的焕新逻辑:依托皮革产业原有空间框架,将夜市业态植入场地。小龙虾排档与手作皮具摊比邻而居,啤酒花园的霓虹灯映亮了曾经闲置的角落。通过延伸消费时段、叠加多元体验,传统专业市场正借夜市向“逛吃玩购”综合体跃迁。

  文艺赋能

  工厂街巷的“松弛感革命”

  由老不锈钢厂厂房改造而来的1969创意工场,则为无锡的夜晚注入了一股独特的文艺清流。步入其中,复古街道的怀旧情怀、超级玛丽街道的童趣元素,瞬间让人摆脱都市的紧绷感。驻唱歌手悠扬的弹唱声、孩子们骑着自行车自在穿梭的欢笑、年轻人围坐在摊位前闲聊的画面,共同构成了一幅“松弛感”十足的夜生活图景。

  1969创意工场的核心密码,在于将“独特”与“氛围”转化为可消费的体验。“不能在淘宝搜到同款”是负责人林辰宇强调的硬标准之一。手作饰品、独立设计、艺术衍生品、小众美食……每个摊位的商品都力求独特,吸引的是追求个性、品质和审美体验的人群。“我们不是在单纯卖货,而是在打造一个能让人们放松交流、产生情感连接的社交场所。”林辰宇表示。

  这场用文艺重绘夜色的“革命”,正在无锡的地图上蔓延。在清名桥广场,千年运河化作舞台背景,沉浸式夜游让观众在桨声中倾听无锡故事;在周新里,老宅的黛瓦下飘散着手冲咖啡与精酿啤酒的香气……这些承载城市记忆的老厂房、旧街巷,正借由夜市这一“年轻化接口”,重获“年轻态”表达。

  管理进阶

  成熟商街的“效能升级”

  作为无锡夜市经济的“老字号”和“排头兵”,湖滨商业街展现出成熟的姿态。自2021年试点外摆以来,这条汇集370家商户的街区,将夜间活力推向了新高度。目前,拥有外摆摊位的46家商户,客位超过2000个,大型餐饮品牌悉数覆盖。“外摆为商户平均带来了30%的收益增长。” 湖滨商业街相关负责人季辰洁说。

  湖滨商业街的突出优势在于“强”与“精”。强大的品牌集聚效应带来更高的客单价和消费力。更令人瞩目的是其精细化管理水平:每隔500米设置紧急报警装置,为夜间消费带来更强安全感;全年策划举行30余场主题鲜明的促消费活动,持续引流造势;更引入无人机配送等创新服务,提升体验感和科技感。“强运营”基因使湖滨商业街成为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标杆,更在“苏超”足球联赛中承担重要户外直播场地。

  效能升级的浪潮正席卷全市标杆街区:在梅里古镇,商户自治联盟配合智能人流监测系统,确保古街“喧而不闹”;在惠山古镇,与盱眙龙虾集团联办的龙虾美食文旅推广,将地方IP嫁接全国性食材品牌……这些成熟夜市的探索表明:当夜经济步入深水区,唯有通过科技赋能、活动创新与共治机制的精妙耦合,才能在释放“烟火气”的同时,筑牢“秩序感”的护城河——这正是成熟商街从“热闹”走向“长效”的升级密码。

  系统破题

  夜市百态照见“城市进化”

  当招商城的转型突围、创意工厂的文艺低语、成熟商街的外摆效能等多种夜间消费形态井喷,夜经济的多元画卷已然铺陈。无锡市商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认为,无论是招商城的“破圈”还是1969创意工场的“个性定制”,无锡夜市已告别千篇一律的“地摊时代”,迈入了特色鲜明、模式各异的“百态共生”新阶段。

  “百态共生”的背后,实则是城市治理体系面临的一场深度压力测试:夜市虽人声鼎沸,但面临“22点熄火”的时长瓶颈。数据显示,约80%的夜市人潮在晚上10点前退去,“夜未央”却已“人先散”。如何突破消费时段集中的桎梏,激活“后半夜”潜力?此外,“灵魂香气”与“扰民油烟”也在拉锯,近湖路夜市取缔油烟摊位后客流锐减的案例,揭示了规范管理与保留夜市烟火气之间的冲突。如何在净化空气与留住人气间找到分割点?

  面对这些考题,无锡的“解题思路”正从政策层面加速铺陈。无锡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无锡市繁荣夜间经济十项措施》 即将出台,在空间与时间上“双扩容”:支持清名桥街区、中山路等核心商街延长营业时间,鼓励开设深夜书店、24小时便利店等“深夜食堂”业态;推广窑湖小镇四季夜游、拈花湾无人机表演、鼋头渚夜樱等标志性“夜游无锡”IP,拉长夜间消费链条。同时,让管理与服务形成“强支撑”,完善夜间交通接驳、停车指引及安全保障,如增密夜间公交、优化共享单车投放等;建设智能监控与便民服务设施,如移动公厕、集中充电点,并探索商户自治联盟等柔性治理模式。

  (晚报记者 陈婧怡/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