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网红金店加工的金饰掺杂?

消保委提醒:双方前期需沟通

  受黄金价格影响,市场上掀起了“打金热”。市民小妍(化名)在城区一家“网红”黄金加工店打金镯子,拿到成品后,双方却因金镯子疑被掺杂、尺寸存在偏差等问题产生争议。近日,经梁溪区市场监管局清名桥二分局、梁溪区消保委、无锡市金银珠宝玉石行业协会联合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

  前段时间,小妍带着家里的旧金饰,来到城区一家人气较高的金店进行加工。可是,拿到加工过的手镯后,她越看越不满意,“手镯表面不光滑,坑坑洼洼的,其中一副手镯戴在手上感觉特别大,商家说圈口是按59毫米做的,一量才发现实际是60毫米。”小妍表示,更令她气愤的是,经鉴定两副手镯的含金量均为99%,而印象中她的旧金饰含金量都是99.9%。她怀疑商家在加工时掺杂,遂拨打12315投诉举报,并提出了要求商家赔偿、退还加工费等诉求。

  梁溪区市场监管局清名桥二分局赶至现场调查,发现这家店的加工区域全程公开,且装有摄像设备。视频资料显示,这两副手镯总加工时长约4个小时,加工时小妍一直在场,画面中未见加工师傅有掺杂行为。商家在接受调查过程中也否认掺杂,并对小妍提供的鉴定报告不予认可。其间,小妍也未能提供可以证明旧金饰纯度的相关凭证。

  梁溪区市场监管局清名桥二分局联合梁溪区消保委、无锡市金银珠宝玉石行业协会的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了现场调解。调解过程中,行业专家向小妍解释,黄金首饰的纯度、成分检测,应采取剪开或熔化等破坏性的检测,小妍所说的检测结果是仅检测首饰表面得出的,不能代表该金饰整体的纯度。

  针对小妍反映的手镯表面坑坑洼洼、成品尺寸与测量结果不一致等问题,商家解释,该店采取纯手工加工工艺,表面有坑洼是手工制作中不可避免的;成品之所以与测量结果存在1毫米误差,是为了方便小妍佩戴、摘取,属于加工的合理误差。对此,行业专家也向小妍说明,手工加工的首饰确实会存在上述现象。

  梁溪区消保委工作人员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对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享有知情权,商家未提前和消费者确认好尺寸和误差,导致后续双方出现了纠纷。经进一步调解,最终商家愿意退还部分加工费用。小妍表示接受,双方就此和解。

  消费提示

  关键信息提前问清

  加工过程全程监督

  “本次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前期沟通不畅,商家也未就加工中涉及的关键信息向消费者提前说明、确认。”梁溪区消保委相关负责人提醒,加工金饰前,消费者需检测旧金饰的纯度并称重,提前向商家问清费用,避免隐性收费。加工过程中,消费者尽可能全程在场监督,防止黄金被掺杂。成品应称重并检测纯度,确保与旧金饰一致。

  商家在接单过程中,如出现加工的成品实物尺寸、外观等与测量数据、样品外观存在差异的情况,应当提前告知消费者,经消费者同意并书面确认后,再进行加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