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无锡“蚊虫预报”平台正式上线

国内最先面向公众开放,准确率近八成

  白纹伊蚊

  淡色库蚊

  6月30日,无锡市疾控中心正式推出“蚊虫预报”平台,为公众提供个性化、可视化的蚊虫预报及防控建议。据了解,该平台相关技术已于去年11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是国内最先面向公众开放的蚊虫监测预报平台。昨天,记者登录“蚊虫预报”平台进行了实测,看看这个平台对市民防蚊有何帮助。

  哪里蚊虫多?“蚊虫预报”准确率近八成

  昨天下午2点半,记者登录“蚊虫预报”平台搜索“鼋头渚”,平台显示当前该区域蚊虫骚扰指数达四级,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平台不仅介绍了两种蚊子的特点、习性,还同步推送了“穿长裤长袖、喷涂驱蚊剂”等防护建议,十分实用。

  “2023年我们开始着力研发这一平台,去年11月相关技术取得了国家专利,目前平台预报准确率接近八成。”无锡市疾控中心消媒与血寄地病防制科主管医师刘全超介绍,此前,国内已有少部分城市推出了类似的蚊虫监测平台,与这些平台相比,无锡的“蚊虫预报”整合了近十年间无锡本地的蚊虫监测数据,地理、气象信息与蚊虫健康科普知识,运用机器学习技术对蚊虫分布进行预测分析,并对全市蚊虫骚扰指数进行分级评估,在数据精细化、预报准确度以及公众服务性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来看,我们这个平台首先做到了面向公众开放、每个市民都可以使用、几乎每个定位都可选择查看。”

  可查看近7天的蚊虫预报信息

  从功能层面来看,无锡“蚊虫预报”平台主要有三大核心板块。首先是更加精准的信息查询功能,市民只要点击定位按钮或在搜索框输入具体地址,就能够立刻获取该区域的蚊虫预报信息。同时,平台支持可视化“双地图”展示:矢量图能清晰呈现无锡的道路、社区、景区,方便市民规划出行“防蚊路线”;遥感图则直观展示了绿地、水体等孳生地,助力社区精准治理、从源头灭蚊。此外,平台还在科普专区为社区、居民提供防蚊建议。

  据悉,目前通过“蚊虫预报”,市民可以选择查看近7天的蚊虫预报信息,实现从“即时防护”到“提前预防”的升级。“未来,我们计划继续细化分析预测,实现蚊虫骚扰指数的动态更新,增加对特定时间段的蚊虫预测,并进一步提高预测准确率。”刘全超补充道。

  无锡监测12种常见蚊虫

  无锡独特的水乡环境营造了山清水秀的江南风光,但众多的河流、湖泊、稻田,以及温润的气候,也恰好为蚊虫繁衍创造了绝佳的温床。“无锡本地监测常见的蚊虫种类共有2亚科6属12种,其中,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是无锡本地的优势蚊种。”刘全超介绍,12种蚊子中淡色库蚊是室内最常见的蚊子,白天大多栖息在野外,特别喜欢下水道、臭水坑等“污水型”环境,傍晚或夜间进入室内活动,是典型的“夜猫子”;人们常说的“花蚊子”白纹伊蚊,同样在居民区较为常见,活动高峰在日出前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日落前叮咬吸血的活动比日出前更为频繁;三带喙库蚊则在农村水稻田等较为常见。

  “每年5月前后,我市蚊虫密度开始上升,6月以及盛夏过后,我市都会迎来成蚊密度高峰期。”刘全超介绍,不同蚊种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最适合蚊虫繁殖的温度是30℃左右,超过35℃就不适合蚊虫繁殖,到了40℃蚊虫基本活不下去。此外,蚊虫要有水才能繁殖,因此太湖周边的蚊虫种类最多,居民区的花盆、角落的积水,也是蚊虫孳生的主要场所。“近年来,无锡市民防蚊灭蚊意识逐年提高,开始有意识地清空家庭周边的积水。从监测数据来看,近年来,无锡蚊虫密度变化总体趋势是波动下降的。”

  哪类人群是蚊虫的“意向目标”?

  据悉,蚊虫主要靠二氧化碳感知吸血对象,而不是依靠血型;出汗多、喘气粗的人,尤其受蚊子“青睐”。“汗液中含有大量氨基酸、乳酸及氨类化合物,蚊子对此非常敏感;肺活量大的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多,因此也更容易吸引蚊子。”刘全超指出,穿深色衣服、常化妆及爱吃酒肉的人,也常常是蚊子的“意向目标”。

  “蚊子在叮咬吸血时,会向人体皮肤注入唾液,其中的蛋白质成分会引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强烈反应,释放大量组胺,从而导致痒感。”刘全超介绍,“花蚊子”白纹伊蚊性格非常凶猛,叮咬后会造成皮肤奇痒,叮咬处会出现红肿、皮炎,抓破后比较容易溃疡感染,易感体质的人反应会更加强烈。他建议,及时关注蚊虫预报动态,尽量避免在蚊虫密度较高时出门;在室内则可使用一些含有效驱蚊成分的驱蚊产品,或使用电蚊拍等工具,对蚊虫进行灭杀或驱赶。

  (晚报记者 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