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持续的高温天气过程,在无锡大地上演了长达12日的炽热篇章。它以“起跑早、耐力足、火力猛”的鲜明特征,刷新了同期高温持续时长的纪录,让市民深切体会了今夏的严酷“烤”验。
高温历程:
早、久、强特征显著
回望这12个昼夜,无锡经历的高温过程堪称“耐力与烈度的双重考验”,其特点之显著令人印象深刻。
今夏高温的“号角”在6月17日就已提前吹响,较常年同期明显偏早,初步显露其不同寻常的态势,为后续的“持久战”埋下了伏笔。待到6月26日,高温势力完成集结,强度与范围骤然升级,无锡自此被正式纳入本轮持续性高温天气的核心控制圈,开启了日复一日的炙烤模式。
真正令人咋舌的是其超长的“待机”时间。气象监测数据显示,从6月26日直至昨日,无锡最高气温已连续12天稳稳站在35℃高温线之上,无一日中断。如此稳定且持久的高温天气,在无锡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同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实属罕见,刷新了该时段连续高温日数的历史纪录。
高温不仅持续时间长,其火力之“猛”也是逐步加强,特别是7月初38℃的高温集中爆发。7月3日至7月6日这四天,无锡的最高气温出现罕见的“38℃+”四连击,热浪滚滚,阳光毒辣,户外体感温度更是远高于实际气温,“烧烤”模式达到高潮。7月6日,无锡最高温达到38.8℃,局部站点甚至突破40℃大关,将本轮高温的“火力值”推向了顶峰。这种后期强度持续加码的特征,进一步凸显了本次高温过程的极端性。
幕后推手:
“副高”实力强悍
气象部门人士分析指出,造成此次高温“马拉松”的“罪魁祸首”是异常强盛、庞大且位置稳定少动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
往年,无锡此时还在“梅姑娘”的控制下,但今年无锡提前结束梅雨季节,再加上今夏冷空气偏弱、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偏少且强度弱(如台风“蝴蝶”未影响无锡),未能打破副高稳定态势。
副热带高压全面掌控天气舞台,如一个巨大的、持续燃烧的“暖锅盖”。这个“暖锅盖”长期牢牢覆盖在包括无锡在内的江南、江淮地区上空。
在其绝对主导下,下沉气流盛行,有效抑制了云层的生成与发展,使得无锡持续处于晴空少云的状态。
强烈的太阳辐射毫无遮挡地直射地面,热量不断累积却无处消散。同时,副高内部干燥的空气属性也导致降水稀少甚至绝迹,无法通过雨水蒸发来缓解高温。
多种因素叠加,最终促成了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超长的高温天气。
天气转折:
今日雨至酷暑暂退
就在市民对高温的忍耐力接近极限之际,气象意义上的转折曙光终于显现。受热带低压外围环流影响,从今天开始,一轮明显的系统性降雨抵达无锡。气象部门人士指出,此次降雨将通过蒸发吸热效应和云层遮蔽阳光的双重作用,强力打压居高不下的气温。
从今天开始,无锡最高气温将出现“断崖式”下跌,直接从昨日的近37℃暴跌至31℃上下,降温幅度可达6℃至7℃。更为喜人的是,这种清凉并非昙花一现。根据预报,未来几天(9—11日),在降雨和云层的持续压制下,无锡最高气温将在30℃至32℃之间徘徊,最低气温也将回落至25℃至26℃。这意味着,自6月26日以来连续12天维持在35℃以上的高温线将被彻底、有效地“击穿”,高温天气宣告阶段性结束。
(晚报记者 陈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