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乐龄

“医生说我只能活三个月,我已经活了四年了”

祖孙三人的万里“摩旅人生”

  祖孙三人在霍尔果斯口岸合影。(新京报)

  张仁连和他的摩托三轮车。  (新京报)

  老头76岁,老伴75岁,带着13岁的孙子,自驾三轮摩托车穿越大半个中国,行程超过2万公里。这段祖孙三人“摩旅中国”的视频迅速走红,也感染了千万网友。

  在网络视频平台上,张仁连的摩旅视频总能引来不少点赞。有网友留言:“看到这位爷爷,我突然觉得,活着就应该像他这样——哪怕老了,也不放弃热爱。”

  张仁连不太懂“流量”是什么,但他说,拍这些视频,只是想留下一些纪念,也让更多人知道:七十岁以后的人生,不该只剩下药盒和病历本,也可以活出光亮。

  与癌共行 开启“摩旅人生”

  1949年,张仁连出生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营村。“受过饿、吃过苦,更觉得好日子来之不易。”这句话成了他的人生底色,18岁应征入伍,25岁退伍返乡,40多岁辞去村主任的职务倾尽积蓄办了织布厂,厂子关停后,年过50岁的张仁连赴京帮大儿子创业。

  儿子生意步入正轨后,老伴留京带娃,张仁连返回老家,在结识了一位热爱旅游的朋友后,他便开始了自己的“摩旅人生”。他笑着说:“全国各地差不多跑了个遍,光西藏就去了两次。”

  四年前,张仁连被确诊为肺癌,医生的话像晴天霹雳:“最多还能活三个月。”

  “那会儿人都傻了,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可面对病魔,张仁连并没有一蹶不振,“我想,人都活到这份上了,治也不一定能治好,倒不如趁还能动,出去转转。”他说得轻描淡写,却让人动容。家人原本也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但看他心意已决,也不再阻拦。“孩子说你那病又不好,你喜欢旅游,你就去吧。”于是,他又一次跨上摩托车,继续“走天下”之旅。

  如今,张仁连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得出乎意料。他说:“癌症根治不了,但可以控制。与其窝在家里等病来,不如出去走走,让自己心情好一点,说不定身体也就跟着好起来了。”

  张仁连的摩旅人生并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停下,反而从去年开始有了“扩编升级”。他将原本的两轮摩托车换成了三轮摩托车,还可以带上两个最亲的人——老伴和13岁的孙子张建。

  谈到为什么要带上孙子,张仁连说:“孩子六个月大时,爸妈离婚了,一直是老伴在带他。老伴离不开这孩子,这孩子也离不开他奶奶,于是便带上了。”

  长时间旅行会影响学业吗?“去年,我给他请了一个月假,连着暑假旅游了三个月。今年又给请了两个月假,我们这次准备旅行四个月。读万卷书和走万里路同样重要,旅行中的见识和体验,是课本上给不了的。”张仁连表示。

  旅途中,张仁连也没有让孙子“荒废学业”。每晚休息前,他都会帮助孙子补课。“见过的风景、走过的地方,都要记下来。”张仁连每天都在抖音上传“旅行日记”,他负责写,孙子负责念,“这也是一种学习,刚开始他念得磕磕绊绊,现在也能说得顺当了。”

  三轮为家 风雨兼程

  如今,这辆三轮摩托车就是他们的“家”,被子、锅碗瓢盆全都绑在车顶,载着一家人的生活日常与漂泊足迹。

  张仁连说:“这就是一辆普通的三轮摩托车,没有经过任何改装,排量不过200cc,不大,甚至有些简陋,它不快,但够用,能带我们慢慢看世界。”

  摩托车排量小,途中没油又找不到加油站怎么办?“这个三轮摩托因为排量小,加满油能跑个180到200公里吧,出行前我就把攻略提前都做得很细了。比如前方几百公里没有加油站,我就提前算好油耗,直接把油桶放在车上,油没了就自己加上。”张仁连说,“另外,沿路有什么风景、有什么民俗特色,我在家整理好了。我会为孙子查好景点的历史背景、故事传说,再带着他实地参观。”

  张仁连介绍,每天的行程并不固定,有时跑四五百公里,有时只跑一百公里,更多时候是一边走一边玩。“我们不玩命,年龄大了,不能冒险。”张仁连很是认真,“旅游,不是拼命赶路,是为了看风景、找乐子。”

  吃饭常常就地解决,“我们这属于穷游,路上买些菜,到了营地,支起桌子和锅做饭,比吃饭店有意思。我们吃得比较简单,一般都是面条。”他说,夜宿方面,大多是在营地扎帐篷,老两口住在帐篷里,张建住在三轮车里。

  谈起雨天的对策,张仁连一副早有准备的样子:“我们出门在外,最注意看天气预报。要是看到晚上有雨,我就提前找地方落脚。路上的空房子不少,沿途村子里有没人住的老房子、菜市场等都能行。好在我们的帐篷结实得很,下点小雨没事。”

  家人不担心途中的安全吗?张仁连说:“不担心,他们挺支持的。我每天都会给孩子发些照片,告诉他们我们到哪儿了,报个平安。”

  旅途中有没有遇到什么突发情况?“有过啊。有一次,我们在去吐鲁番的路上遇上了六七级大风,差点把我这个小摩托吹翻了。没办法,只能把车拴在一根电线杆上,正好不远的地方有个小屋子,是给经常遇到大风的司机准备的,交警把门打开让我们进去避风了,算是救了我们。”

  说到旅行的费用问题,张仁连很坦率:“我和老伴都是农民,没有退休金。我和老伴都是苦日子过来的人,平时生活节俭,省吃俭用攒了些钱,花的都是我们的积蓄。去年带着他俩旅行三个月花了9000多元,这次计划玩四个月,路程又远,开销肯定更大些。”

  “我们年纪大了,景点门票不要钱,其实主要花费还是油费,我们吃饭很简单。比如,在饭馆,七块钱一碗面条,可拿这七块钱去买干面条,在路上够我们吃好几天了。但有时也会下馆子吃些当地小吃,比如西安的泡馍和兰州的拉面。”他说。

  “摩托该退休了

  我也该歇歇了”

  “路上遇到的好人太多了。”张仁连举了几个例子:“在吐鲁番,有个维吾尔族大哥非请我们吃饭。我们实在不好意思,一口回绝了,结果他悄悄在我们车上放了一百块钱。在独库公路上,还有人往我们车上塞吃的,还夹了二百块钱。还有一次在营地,有一家人送了一大堆点心,我们再三推辞,他还是塞了过来。等我们打开袋子,才发现里面又夹了二百块钱。后来我在停车场找了他半天,才把钱还上,我们不想拿别人的钱。”

  一路走来,好人总在不经意间出现。有几次摩托车坏了,张仁连去修车,修理铺的师傅看到他们老两口带个娃,直接挥手:“不要钱,祝你们一路平安。”“其实我们出门,也没想着求谁什么,”他说,“可你一上路才知道,这世上真的好人多。那些人什么也不图,就是看你年纪大了,带着孩子,车也不体面,就想搭把手。”

  “去年我们走了三个多月,今年打算跑四个月。”张仁连语气坚定,仿佛长途跋涉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但这或许是张仁连带着老伴孙子最后的一次长途旅行,“明年没有计划,年纪也大了,这辆摩托车也该退休了。”

  张仁连说他们已经走遍了全国大部分地方,这次从河北、河南、陕西、甘肃、青海,一路穿越南疆北疆,然后想着绕到内蒙古,穿越大兴安岭,绕一圈再回去。

  张仁连就像他那辆三轮摩托车一样,虽然老了、慢了,却始终朝着远方,踏踏实实地走着。问到打算什么时候回邯郸,他想了想说:“既然出来了,就玩到9月1日吧。到时候,孙子该开学上初中了。”

  不会说普通话的老伴说:“我的感受很好!我喜欢旅游,很高兴跟着他出来。”问及旅途是否感觉辛苦,“辛苦,但高兴。”张仁连接话了,“我老婆特别喜欢旅游,去年我们去了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后来去了海南岛,太热了,我说回去吧,她还不愿意回去,说让我们慢慢走,还要去苏州、杭州和上海。”

  如今,张仁连的摩托车依然在路上。“你看我,医生说三个月就完了,结果我活了四年,还带着老伴和孙子看遍祖国山河。人啊,不能怕活,也不能怕死,要怕了就没法活出个样来。”

  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心中有热爱,脚下有方向。(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