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兰王·拳师·琴者:一位企业家的文武之道

  口述:朱阿兴 整理:陶洁

  兰花、松竹、劈挂掌,看似不相关的组合,却是这位企业家的毕生相伴。这几天,他正苦练琴谱,准备国家级古筝十级考试。“都是手上的功夫,一通百通。”今年70岁的朱阿兴是无锡兰花协会会长,是城中有名的盆景收藏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做大做强企业之余,他习武多年,是一位资深的通臂劈挂拳武术爱好者。在他获得的众多获奖证书里,高雅的盆景艺术和硬核的武术打擂成绩并列,如此“矛盾”却又和谐。

  天然雕琢皆是趣

  这是我为保护蝌蚪做的天网,我特别喜欢听蛙鸣这样的天籁。新吴区蓝星压力容器公司一楼的一片空地被打造为一大片盆景园,假山湖石只为点缀一片开满睡莲的池塘小景,为防止飞鸟掠食,水面上方精心搭建了由多根错落的细丝做成的迷你天网,这是用航天级金属丝编织的透明屏障,以此牵绊贪嘴的鸟儿。在这个池塘的外围,则是一片数百平方米的草坪,竹栅栏内装点了荷花水榭、太湖石,那是为各类鸡鸭鹅打造的迷你谐趣园地,一派生机勃勃。

  整个厂区的花园都属“梅里兰”,分一楼和五楼两部分。一楼是数千盆五针松、罗汉松、黑松、黄杨、杜鹃、菖蒲等收藏级盆景,顶楼五楼的室内温室和天台部分则是2000多个品种的国兰、蕙兰。园内一派郁郁葱葱,其中兰花多达上万盆,一排排的露天架子上,则是数百件大型松树盆景。

  在盆景世界,兰花、松树、修竹,都是展现造型、姿态之美的绝佳载体。我曾多次组织无锡市兰花展览和特种兰花展览,最近一次徐悲鸿画展用的兰花,也是我这里提供的。我尤为欣赏国画和书法中的“雅”,那是审美的源头。兰花的飘逸清雅,黑松的古朴苍劲,都是我热爱并追随了一生的中式审美。

  伴随着企业发展和财富积累,我多方寻找、收藏这些“活”的雅物,并为它们构筑门庭雅洁、室庐清靓的环境,在工业园区包围的这处闹中取静之地,布置了我心中的“城市山林”。当然,要分类管理好这些名花名草真的是件耗费心血精力的事,但我享受自己设计造园的这种参与感,因为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的打造,都是我为之倾心的动力,希望它“令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

  拳风焊雨铸“江湖”

  在公司的健身房,墙上挂着副奇特的对联:拳风扫落叶,兰香沁钢魂。这是我特意为喜欢搏击的年轻技工们题写的。每天午休时分,公司里那些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员工就跟着我练习劈挂拳的十二路弹腿,之后又跟我一起学兰花分株。

  现在年轻人手机玩多了,导致手指灵敏度下降。我为此将绑扎兰花的指法融入武术热身动作,这兰拳操可是自创的。我们公司是做大型和特大型设备的,生产车间的师傅们发现,跟着练了一段时间拳腿之后,年轻焊工们的焊缝合格率显著提升了。公司年会上,他们表演的焊枪劈挂舞成了保留节目——他们手持焊枪模拟拳路,火花飞溅中竟带着兰草摇曳的韵律。这创意可真是别有妙趣。

  我的想法是把企业的文化融合打造得更接地气,使原本单调乏味的厂区逐渐变成理想型的微江湖:压力容器测试场边栽着象征“百炼钢化绕指柔”的垂枝梅,数控车间外是取意“剑气箫心”的竹林曲径;那片“护蝌蚪天网”,也成为员工练习听风辨位的教具。“好的工匠要像武术家感知气流那样敏锐,工作环境再单调也要寻找和享受文艺之美,跨界思维有助于增强干事创业的活力。”

  大开大合通臂拳

  年轻时,我是工厂最年轻的高级焊工。无论是培土植松,还是素手拨琴,这些都讲究手上的力量和巧劲。我每天清晨就起来拉伸,晚上则是雷打不动地练硬功。

  武术讲究“鞭梢劲”,养兰讲究“指尖功”,都是要练到神经末梢。收势时,顺手掐掉一株春兰的枯叶,动作精准得如同击打沙袋的最后一拳。为了练好功夫,我经常拜访名师,沧州是劈挂拳高手聚集地,我的师傅王志海就在那里。通臂劈挂拳也是一项非遗技艺,传承、光大中华武术,既要有身体的根基,也要持之以恒的热爱和练习。

  劈挂拳强调身体素质和力量,我每天都要到健身房进行力量训练,现在我的力量和年轻时候比,也是不差的,看,一身腱子肉!企业的健身房向所有员工开放,也有员工跟我一起练,我也跟他们一起上瑜伽课,做规范的拉伸动作。

  记者手记

  会客区的博古架上,一盆价值数十万的“绿云”兰草与一对包浆浑厚的武术石锁相映成趣。别人说朱阿兴的“传奇”在于白天是当代“兰王”,晚上变“侠客”,其实这两件事从来就没分开过。这种文武互通的哲学在古筝练习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来访时,他正在调试一曲《高山流水》,左手吟揉绰注间突然穿插几个武术的“云手”动作。“轮指要像连环拳一样绵密,扫弦得有劈挂的爆发力。”这千钧力和绕指柔,在琴弦中造就了余韵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