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二泉月·书苑

生活美学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读《吃吃白相相》

  | 符志刚 文 |

  无锡作家郜峰与苏州作家张建平合著新作《吃吃白相相》,是一本以江南饮食文化为切入点,融合了生活美学与人文情怀的散文集。这本书不仅展现了苏州、无锡等地的美食特色,还通过食物这一文化符号,深入探讨了人与城市、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

  阅读该书,总体印象如下。

  以饮食为媒介,展现江南文化与生活美学。全书以“吃”与“白相相”为线索,将江南地区的饮食文化与生活哲学巧妙结合。书中通过描写无锡小笼包、太湖三白、咸泡饭、鸡汤银丝面等地方特色美食,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舌尖上的江南,更在这些美食背后挖掘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生活智慧。例如,郜峰在“咸泡饭”中引用《山家清供》《随园食单》等典籍,将一锅剩饭升华成文化意象,展现了江南饮食文化的厚重与精致。此书还通过对食物的描述,传递出一种“慢生活”的理念,倡导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学会停下来,享受生活的美好。

  以江南为背景,书写城市记忆与代际传承。书中不少文章通过食物与城市变迁的交织,展现了江南地区的历史脉络与人文精神。例如,在“轧闹猛”一章中,郜峰通过描写新年吃新酒、家宴等节庆活动,勾勒出江南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与对家庭情感的珍视。而在“寻味江南”一章中,作者则通过对比无锡排骨与贝聿铭家宴的官府素馔,展现了江南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以美食为载体,传递情感与哲思。书中的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与哲思。例如,在“荤头荤脑”一章中,郜峰通过描写鸡鸭鱼羊的市井况味,展现了江南饮食文化的朴实与真实。而在“能饮一杯无”一章中,作者则通过品茶、喝咖啡、赏花等活动,探讨了现代人如何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些内容不仅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美食的魅力,更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这种对江南人精神世界的深入挖掘,使得《吃吃白相相》的品位明显高于一般泛泛而谈的美食书。

  以江南方言为特色,展现地域文化与生活智慧。书中大量使用了江南方言,如“吃吃白相相”这一书名,本身就体现了江南人对生活的态度与智慧。通过方言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也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江南文化的亲切与温暖。例如,书中提到的“轧闹猛”“咸泡饭”“鸡汤银丝面”等,都是江南地区特有的饮食文化符号,它们不仅代表了地方特色,更承载着江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传统的坚守。

  以江南为根基,展现中华文化的多元与包容。《吃吃白相相》不仅展现了江南地区的饮食文化,还通过食物这一文化符号,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与包容。书中不仅有江南的美食,还有南北中外的饮食文化,如腌笃鲜、贝聿铭家宴、苏州五件子等。这些美食不仅代表了地方特色,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例如,在“汤司令”一章中,张建平通过对比马赛鱼汤与苏州五件子,展现了东西方美食界对汤的极致追求。这种对不同文化的比较与融合,使得《吃吃白相相》的表现内涵辐射到了世界美食的范畴,值得每一位热爱生活与美食文化的读者细细品味。

  《吃吃白相相》,郜峰、张建平 著,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定价: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