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持革命老区县(市、区)的养老、体育、文化、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近日,江苏省财政下达2025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地方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资金3.78亿元,合计支持36个区县的57个项目,覆盖养老、体育、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这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彩票公益金,通过精准分配与项目化运作,成为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支撑。
“一老一小”成主要投入方向
记者注意到,从分配结构看,养老、教育事业获得2.65亿元资金支持,占总金额的70.1%;体育、文化事业紧随其后,分别获得0.81亿元和0.26亿元,占比21.4%、6.9%。“这种分配格局既体现了对‘一老一小’等民生关切的重点回应,也呼应了江苏对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省财政厅综合处负责人说。
从补助地区看,分配资金重点支持江苏省革命老区县的社会公益事业“补短板”项目,加大对苏中、苏北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苏北地区获得2.58亿元,占全省总资金的68.3%,凸显了对苏北老区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相关资金直达区县一级,满足基层最迫切的需求。
精准对接需求优化资源配置
养老类项目聚焦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呈现“普惠化+专业化”双重特征。新沂市新安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通过3800平方米改造,设置80张养老床位并配套长者食堂、康复中心;高邮市汤庄镇敬老院新建1350平方米综合楼,提供住养、护理、康复等一体化服务;盐城响水县陈家港镇敬老院改造后,可辐射周边2万老人的集中照护需求。数据显示,全省养老类项目将新增床位超1200张,显著缓解苏北地区养老资源紧张的现状。
在教育领域,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升级与安全改造。沛县校舍鉴定加固工程针对2010年前建设的老旧校舍,优先保障师生密集场所的结构安全;睢宁高级中学新校区建设的1.2万平方米体育中心,将为4000余名学生提供专业运动场地;宝应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升级改造则覆盖风雨操场、宿舍楼等多个功能区,受益青少年预计达10万人。这些项目既解决了“有学上”的基础问题,也着力提升“上好学”的硬件条件。
全流程进行监管
“去年,我们共申请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400万元,申请设备分三批进行采购,第一批采购设备143万元,第二批采购设备136万元,第三批采购设备130万元。”徐州沛县闫集护理院院长赵峰告诉记者。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很大程度地解决了护理院的运营资金困难问题、本辖区内失能和半失能居民的医疗和养老照护问题。
为保障资金使用效益,江苏建立了“预算—执行—绩效”的全链条管理体系。在预算编制环节,加强与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留成彩票公益金等资金统筹衔接,避免重复投入;在具体执行中,资金纳入转移支付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全程追踪;加强绩效管理,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支持我省革命老区县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