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茭白、百合、莲蓬、金铃子……

“夏日限定”消暑美食陆续上线

  本报讯 酷暑炎夏,人们渴望通过食物来调养身心,提升食欲。这段时间,一些“夏季限定”美食正以清爽姿态抢占菜场“C位”。百合的甜润、茭白的脆嫩、莲蓬的清甜、金铃子的酸甜,不仅驱散了闷热,更串联起江南夏日独有的烟火气。

  清晨5点,宜兴万石镇丰汇现代农业产业园的500多亩茭白田里已是一片忙碌。茭农们穿梭垄间,镰刀轻挥便割下带着泥土腥气的茭白,麻利地装袋、打包。“这一季亩产3500斤,还没上岸就被订光了!”一位茭农抹了把汗说,这些鲜嫩茭白将通过冷链车发往苏锡常乃至全国的菜场。作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宜兴茭白从6月到年底都是江南餐桌的常客。产业园里,刚采摘的茭白经自动化流水线清洗、包装,一部分成箱发往批发市场,一部分被装进印着 “宜兴特产”的礼盒。到了寻常人家的厨房,清炒茭白肉丝的锅气、茭白烧毛豆的鲜香,都是熨帖夏日胃口的家常味。据朝阳农产品大市场数据,近期本地茭白日均批发量超过1600公斤,热度不减。

  在稻香菜场的蔬菜区里,洁白如雪的宜兴百合堆成小山,摊主边剥开肥厚的鳞茎边吆喝着:“阿姨来看看,这是今早刚挖的,25元一斤保准正宗!”卞阿姨仔细选了五颗:“中午煮绿豆百合汤,孩子午觉起来喝正好。”

  市场入口处,王菊芬的摊位前围着不少人。翠绿的莲蓬堆成小山,粉白的荷花插在水桶里,剥好的莲子裹着晶莹的薄膜。“我们凌晨三点从苏州东山赶来,这些都是半夜从荷塘里摘的。”她和亲戚承包了10多亩荷田,每天半夜下水采收,带着露水的莲蓬、荷花每天能卖几百斤,莲心更是抢手货,“清热去火,夏天泡水喝最舒服。”

  在鸿翔卢妈妈绿色农场的5亩多种植区里,藤蔓间挂满的金铃子已悄悄由绿转黄,开始零星成熟了。农场主人卢凤梅摘下一个掰开,橙红的果肉里嵌着粒粒黑籽,她笑着介绍说:“这可是老无锡人的消暑记忆,酸甜中带着清香,剥开就能直接吃,比冰棒还解腻呢。”

  只是,由于最近持续高温,金铃子的果皮不如往年厚实,轻轻一碰就容易开裂。“主要是天太热,日晒时间太长有点催熟了。”卢凤梅解释道,金铃子适宜的生长温度在30℃到35℃。不过好在甜度和口感依旧在线,预计七月底、八月初将批量成熟,亩产量大概能有2000斤。

  这些金铃子按大小定价,半斤左右的5元一个,8两以上的大果8元—10元一个。因为颜值高、营养好,还承载着许多人的童年回忆,每年很受欢迎。客人大多是来亲自采摘,若想送礼,可以预订礼盒。听闻金铃子熟了,已经有客户带着孩子来尝鲜。“小时候外婆家种过,好多年没吃到了。”朱女士一边和儿子忙着采摘,一边感慨不已。

  (潘凡/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