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警银联动

两位老人保住了92万元

  新华社资料图

  近日,梁溪区“反诈阻击战”产出“双黄蛋”——假警察在对一名老人实施诈骗时,得知他家里还有一名老人,贪心膨胀,对两位老人同时下手,企图“一箭双雕”。怎料,快要“收获”时,银行工作人员识破骗局,真民警捷足先登。警银联动之下,两位老人原本给骗子准备的92万元资金被全部拦下。

  老太太急着换卡号? 联动“唤醒”两位老人

  阿堇(化名)是江苏银行某支行的理财经理。7月15日早上8时许,她和同事正在做上班前的准备工作时,一位老太太出现在门外,十分焦急地敲门。阿堇见状,立即开门询问情况。怎料,老太太一进门便说自己想换个卡号。

  “一般情况下,老人不会突然更换银行卡的卡号。”阿堇不禁警觉起来,询问她原因。

  “我亲戚把我的卡号和身份证号给了别人”“我们接到了北京的电话”“今天要转账”……老太太因为太紧张,说话语无伦次。

  阿堇从这些零碎的信息中,迅速拼凑出一个判断:老太太可能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于是,她立即报警。

  很快,江海派出所民警赶来。经进一步询问,民警了解到,与这位老人同住的另一名老人也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立即上门开展工作。

  在派出所内,经民警进一步反诈宣防,两位老人意识到落入了骗子的圈套。

  假民警想“一箭双雕” 真民警拦下全部“战果”

  原来,这两位老人是亲戚关系,阿姨姓李(化姓),今年68岁;阿伯姓陈(化姓),今年65岁,因为女儿生病,他带女儿来投奔李阿姨。7月10日,陈阿伯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是“北京公安”的电话,对方称,“北京警方”正在办理一起涉案金额达上亿元的集资诈骗案,主犯辨认出陈阿伯是他的同伙。

  尽管陈阿伯辩解自己从未做过违法之事,也没去过北京,但对方不予理会,让他配合调查,不许将该情况透露给他人,否则,就要把他抓捕归案。

  因担心自己被抓后,患病的女儿无人照料,陈阿伯只好答应。当了解到陈阿伯暂住在李阿姨家后,这位“警官”要求李阿姨也要配合调查。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两位老人在“陆警官”的引导下,下载了具有远程控制、屏幕共享等功能的App,每天3次在该App上打卡、汇报当日动态。其间,“陆警官”通过该App远程查看了两人名下银行账户的资金状况,让两人把所有的资金汇入同一张银行卡中,等待接受验资,待验资通过后,就可以“洗刷嫌疑”。

  陈阿伯、李阿姨信以为真,分别将名下存折内27万元、60万元定期存款全部转为活期。事发当天,李阿姨计划将名下另外5万元定期存款也转为活期,并于当日上午9时许,统一接受“陆警官”验资。可一想到要转账,她心里又隐隐不安。为防止“陆警官”通过手机对她实施监听,7月15日早上,她把手机放在家中,趁外出买菜时,跑到银行咨询换卡事宜,这才出现了上文中出现的一幕。

  当天,在民警和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两位老人重新办理了新的银行账户,并将名下共计92万元存入新账户中。

  细心识破骗局 银行职员二度“立功”

  据了解,鉴于阿堇及其同事协助警方成功阻止了电信诈骗案,避免群众财产受损,目前,江海派出所已为他们申请了见义勇为专项奖励。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是阿堇第二次因反诈劝阻“立功”,上一次是在一年前。

  当时,阿堇在与客户方阿姨(化姓)微信聊天过程中发现了涉诈线索——方阿姨,年逾七旬,在该银行购买了封闭式理财产品,虽然和阿堇是微信好友,但她平时很少使用微信联系阿堇。那段时间,方阿姨却通过微信咨询如何提前把这笔理财取出来,而且聊天的文字中频繁出现繁体字……

  阿堇感觉不对劲,立即将该情况上报给支行行长。因担心老人被骗,两人当天便去了方阿姨家。然而,见两人上门,方阿姨非常紧张,把两人拉到走道里,急匆匆地说了“防止被窃听”“有警官在帮我洗刷嫌疑”之类的话后,便下了“逐客令”。

  两人听罢,更加确定方阿姨落入了骗局,立即报警。此次警银联动,成功帮助方阿姨保住300万元。两人也因此受到了见义勇为专项奖励。

  “上次的奖励,让我感到非常意外,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激励。”阿堇说,她和同事们平时经常接受民警和银行内部的反诈培训,也会通过社区活动,把这些反诈知识带给社区居民。“客户把钱存入银行,是对我们的信任。守护他们的资金安全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作为银行从业人员,能通过自己的工作,不让他们的资金被骗子骗走,我觉得非常欣慰。”(晚报记者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