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行驶了80万公里里程,相当于绕地球约20圈,在22年的职业生涯中,公交车司机邵坚林做到了无投诉、无违章、无事故,创造了公交行业的安全标杆。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全国劳模公交司机邵坚林,看看他如何用二十多年的坚守,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2003年,从部队转业的邵坚林到了无锡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了11路公交车的司机。作为一条贯穿无锡南北城区的大客流线路,11路连接中央车站、市中心、居民小区、学校、医院等,日均行驶里程达2000多公里,客流约4500人。同样的线路,同样的站台,虽然车上每天上演不同的故事,但邵坚林真诚的微笑始终如一。
邵坚林扎根11路公交线,始终坚持以乘客满意为追求,将方向盘化作服务群众的纽带。他密切关注11路客流复杂的特点,总结提炼出“关心学生、细心待老、热心帮客、爱心助残”的“四心”服务法,用贴心服务传递城市温度;以“睦邻友城 让出行更美好”服务理念引领,主动倾听乘客需求,优化服务细节,提升市民出行体验。在创新校园定制公交服务中推出“一人一座”精准化模式,采取“三核对一提醒”细致化管理,实现学生“零缺勤零错乘”,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备忘录叔叔”。
邵坚林勇牵头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攻克行业难题。他聚焦智慧公交建设、新能源应用、无人驾驶等领域,牵头制定《人行横道线“3·3·3”操作标准》《新能源车辆操作使用特别提醒》等多项规范,显著提升公交运营效率与安全水平。他带队开展“门铃行动”,走访千余户社区百姓,精准捕捉老年群体出行痛点,破解老年群体用餐难题,推动开通多条社区助餐微巴专线,累计服务老年乘客近2000人次,成为公交服务融入社区治理的典范。他注重技艺传承,组织服务示范团,将手语、英语等技能纳入培训,并通过“零距离”教学培养青年驾驶员,助力行业人才梯队建设。如今,工作室十余名成员多人次荣获“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创新能手”称号。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邵坚林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主动请缨支援旅游旺季景区线路加班,化身公交开放日活动“首席宣讲员”,积极参加献血、助学、慰问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动,用点滴善举汇聚温暖力量。
行车途中,邵坚林遇到过各种状况,而最令他难忘的还是2006年的那趟“危险”末班车。“歹徒直奔车厢后门口第一张座位的乘客,直接抢夺了其手中的一个黑色皮包。当时发现这个情况,我条件反射立马关门。”邵坚林的果断行为加上群众的齐心协力,很快就让这场危机消弭于无形。
从十米车厢的安全守护,到回馈社会的倾情奉献,他以20多年如一日的执着,让公交成为传递城市温度的流动窗口。(无锡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