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全民健身日,无锡社区的运动场上活力涌动。今年以来,“走出家门就是运动场,在社区就能参加运动会”成了体育爱好者的幸福日常。35场社区运动会吸引超2万人次参与,热度盖过不少传统赛事,这场“家门口的运动盛宴”,正成为锡城最火的生活方式。
家门口的运动实在“太香”了
“以前健身卡办了三年,去的次数屈指可数,现在楼下广场经常有活动,想偷懒都难。”上周末,家住东亭街道的王女士一边给参加亲子定向赛的儿子整理号码布,一边笑着说。而在7月的锡山八佰伴社区运动会现场,她刚和邻居组队赢了“趣味龙舟”比赛,又被无人机挑战赛的欢呼声吸引了。这种“下楼就能运动”的便利,正是社区运动走红的核心密码。截至目前,无锡今年已举办35场社区运动会,超2万人次参与,每场活动平均吸引600余名居民,年龄最小的仅3岁,最大的82岁。
项目的“全龄友好”设计更让社区运动圈粉无数。青少年追着魔方联赛的赛程表“赶场”,年轻人扎堆腰旗橄榄球赛场,银发族则占据了健身杖、太极扇等“轻运动”区域,65岁的张阿姨展示着新学的呼啦圈技巧:“比跳广场舞有挑战性,还能认识新朋友。”清名桥街道的社工小陈发现,自从办了社区运动会,居民群里讨论运动的消息比吐槽物业的还多。“以前大家住对门都不打招呼,现在组队打羽毛球,打完还约着买菜。”
社区运动玩出更多“花头经”
在魔方联赛这一全新板块,参赛选手覆盖幼儿园中班到高中生,超百名青少年获得参赛资格。他们组成了16支充满想象力的战队,成为无锡市社区运动会一张闪亮的“青春智力名片”。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春夏季赛收官时,直播间累计观看近4万人次,单场平均近3千人次,点赞超3万。
科技与运动的结合更让市民们挪不开眼。AI跳绳机前永远排着长队,机器不仅计数精准,还能生成运动报告;VR滑雪模拟器让居民足不出城体验雪地飞驰,尖叫声此起彼伏;无人机穿越障碍赛上,孩子们操控着飞行器钻过彩虹圈……这些“科技感”项目,让社区运动会成了“全家科普课堂”。连奥运元素也被搬进了社区,作为首次入奥的新兴项目,腰旗橄榄球成了年轻人的新宠。在新吴区卫星社区的场地上,20岁的大学生小李正教邻居们如何“拔旗”:“不用冲撞,靠战术得分,女生也能玩得很嗨。”
不只是运动还是“幸福化学反应”
“赢了比赛,还薅到了羊毛!”在扬名街道的社区运动会上,刚夺得羽毛球双打冠军的刘先生,转身就去王兴记摊位领了免费小笼包。这种“运动+消费”的模式,让社区运动会成了惠民平台——老板电器的厨师现场教做健康餐,多类卫浴的师傅免费检修水龙头,某品牌酒业的展台前,老人们一边品酒一边讨论刚才的门球比赛。“社区运动会想拉到赞助,其实很难,因为以前的运动会很少真正进入社区,这两年开始,社区运动会已名副其实。”无锡市体育局群体处相关负责人说。
社区运动还悄然改变着城市的体育生态。“苏超”爆火后,无锡队的球员走进社区,和居民组队踢友谊赛,孩子们追着索要签名;魔方联赛培养的小选手,已有人入选省级智力运动集训队;不少社区还诞生了自己的“运动达人”,退休教师陈阿姨的健身杖表演视频,在抖音上获赞超5万。
从2022年社区运动会初办时的门可罗雀,到如今“周周有赛事,月月有亮点”,无锡社区运动会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一场静默的革命。承办社区运动会的无锡畅动俱乐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场始于“家门口”的运动热潮,早已超越了健身本身——它让邻里更亲近,让社区更温暖,让整座城市充满活力。(晚报记者 璎珞/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