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泛黄的粮票引发好奇惊叹、“一日店长”体验职业重量……今年暑期,无锡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化身“无围墙成长营”,老党员、大学生志愿者携手打造特色课程,让知识跃出课本。连日来,记者探访发现,这些充满实践与温度的课堂,正成为孩子们探索世界、锚定方向的“第二成长空间”。
如何让知识
跃出课本?
在新吴区硕放街道南星苑第二社区,一堂由退休老党员费明华主讲的“收藏文玩,欣赏中华文化”的暑期特色课程深深吸引了孩子们。一枚枚泛黄的粮票、一张张珍贵的邮票、形态各异的老钱币……这些费明华珍藏多年的“历史见证者”在孩子们手中小心传递,伴随着他讲述的粮票故事和时代变迁,引来阵阵惊叹。
其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粮票,纷纷围着费明华询问:“这是干什么用的呀?”费明华给孩子们分享了自己小时候用粮票买东西的真实故事,鼓励孩子们有自己的爱好和自己的收藏。随后的文化讲座,费明华以“小物件里的大历史”为题,结合藏品系统讲解了货币演变、邮票文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
惠山区洛社镇的“候鸟驿站”则跃动着青春的力量。35名大学生志愿者化身导师,为孩子们设计了别开生面的课程体系。在“名著领航·阅读思辨”系列课程中,《西游记》的角色扮演、《昆虫记》的标本制作、民间故事与惠山泥人彩绘的碰撞,让经典在互动中焕发生机。“05后”大学生志愿者林昱晗介绍,一开始给学生们讲《昆虫记》时,他们对书本上的知识略觉枯燥,但一旦做起昆虫模型的手工,孩子们的兴趣立马提起来了。“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我们会把动手的实践课程和理论知识的讲解结合起来,让抽象的书本知识在亲手实践中变得清晰可感。”
“职业体验”
领跑暑期课程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众多的特色课程中,“职业体验”类课程成为最受家长追捧的“爆款”。在经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小小理财家”活动名额报名当天就被一抢而空。在新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组织下,20余名“小医生”在新瑞医院开始了探索之旅。显微镜下,孩子们第一次看清了红细胞的模样;亲手操作移液枪时,细微的误差让他们惊叹检验工作的严谨。课程最后,老师还亲自示范了“七步洗手法”,让孩子们将健康生活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锡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暑期课堂上,孩子们亲身体验了一下“小小消防员”的工作。在炎热的夏天穿上厚重的消防头盔和防护服,孩子们瞬间感受到这份职业的重量。“原来这么辛苦!”在孩子们的惊呼声中,对消防员工作的敬意油然而生。水枪喷射的强劲水流、破拆工具的锋利沉重,也让动画片里的英雄形象在现实中落地生根。
让青少年
在真实社会场景中成长
这个暑假,如何让孩子拥有更多真实的社会体验?各个文明实践阵地“花式出招”。新安佳苑第一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的暑期活动中,一群朝气蓬勃的“小小红马甲”带着防暑用品敲开了居民的家门,送去清凉和问候。当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时,这些青少年志愿者们拿起扫帚和抹布,主动做起了清洁工作。
新吴区新安街道观湖社区的“一日店长”暑期活动中,初中生李宏宇身着红马甲,熟练地向顾客介绍着积分规则:“你再集5个积分就能换喜欢的礼品,欢迎来参加我们的志愿活动积累公益积分哦!”小志愿者们整理货架、服务居民,脸上洋溢着自豪。李宏宇在日记中记录下这“快乐的一晚”:今天我在社区“打卡上班”。我和小伙伴都穿着红色的志愿者马甲,超级神气!最后社区里的工作人员还特意为我们这些“小店长”送来糖水,“我觉得水甜,心更甜”。
(毛岑岑/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