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当天,相信不少人品尝到了属于自己的今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然而,在无锡持续32℃的酷热天气下,小编更渴望先来一碗清新爽口的“秋天的第一碗素面”。
2025年,素面美食属性大爆发
无锡人吃面,面条熟度细分如西餐煎牛排,断生、健面、透面……最后由技术精湛的捞面师傅将细面条塑造成“鲫鱼背”出品。打开社交媒体搜索“无锡素面”,打卡无锡开原寺、南禅寺、显云寺等等寺庙素面的笔记各有各的话题度。
不过秋天的第一“面”,小编选择来灵山蔬食馆一探究竟。蔬食馆位于灵山景区的中轴线,一杯禅茶、一碟素包、一碗素面,被称为“灵山三绝”。守护着无锡素食制作非遗技艺的灵山蔬食馆已经营业快30个年头了。1998年,赵朴初先生为它题名“蔬”字,就是希望强调灵山的旅游属性和传播素食文化的使命。
声明:无锡人吃面不加白砂糖
小编拜访蔬食馆的当天是个雨天,游客不如往常多,却遇到了来自浙江的一大家子人。在他们看来,“甜”是以灵山素面为代表的无锡素面和浙江素面最大的区别。相比起来,浙江的素面一般都很清淡,几乎没什么味道。
不过,无锡人吃面从来没有加白糖的习惯!从前的老师傅都是把糖熬在拌面的酱油里。现在餐桌上的白糖罐子,大多是餐厅为了适应南来北往游客的口味,同时关照到大家健康饮食的意识,在熬酱油的时候刻意减糖做的补救。
小编也特意请教了蔬食馆的厨师长周建龙师傅。他介绍,灵山素面的汤底在熬制过程中不会放糖,最多加入甘蔗吊一点天然的甜味。素面里的甜鲜味和老法头一样,藏在蔬食馆特别调制的酱油里。现在,灵山蔬食馆主打两碗素面:灵山素面&如愿面。汤底、特调酱油、灵魂素油它俩都一个不少,素浇头还请了另一口非遗清水油面筋来助阵。
在无锡,请好好吃饭
说起来,灵山蔬食馆守护的是无锡素食制作技艺这件市级非遗,素面只是其中一个代表。素食比起大部分餐厅里的鲜香麻辣,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老实饭”,轻轻松松就能吃出食物的本味。
来灵山除了“抱佛脚”,蔬食馆几百米外的梵宫也是必须参观的建筑。五观堂里,花几十块就能在堪比星级酒店的环境里吃自助餐,菜式干净讲究,性价比拉满!以旅游散心、健康养生为目的,梵宫餐饮也有更加精致的素斋提供。
无锡秋天的第一碗素面,馋到你了吗?不如现在就迈开步子,随机走进一家素食馆,毫无负担地大吃一顿吧!
(王仪/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