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顾客给差评遭“挂人”

商家泄露个人信息遭处罚

  本报讯 因消费体验不佳,小郑(化名)在网络平台给商家打了“差评”,怎料遭到商家“挂人”回击。近日,该商家因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滨湖区市场监管局处以行政处罚。

  日前,小郑在网络平台预订了某民宿的一间客房。到店入住当天,他与商家因延时退房费用问题发生争议。事后,小郑感觉此次消费体验感不佳,便在网络平台评论区内给了该民宿“差评”。

  对于该评论内容,商家不予认可。于是,商家在评论区回复时,除解释之外,还曝光了小郑的真实姓名。小郑看到后立即报警。事后,商家删除了该信息。然而,没多久,该商家又在评论区内曝光了小郑的家庭住址。

  小郑认为,该商家的行为侵害了他的个人隐私,遂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滨湖区市场监管局雪浪分局调查后了解到,该商家是因小郑给其“差评”产生不快而泄露其真实姓名、车牌号、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执法人员向商家强调相关法律规定,责令其立即停止上述侵害行为,并依法对其立案调查。

  近日,滨湖区市场监管局经调查后认为,涉案商家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责令商家向消费者道歉,并依法对其作出了相应的行政处罚。

  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

  严重者或面临刑事处罚

  滨湖区市场监管局雪浪分局执法人员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经营者还将面临“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还将被依法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提醒,在买卖交易过程中,消费者有权对商品或者服务予以客观评价,经营者亦有权针对消费者的“差评”作出澄清、说明或通过正规渠道进行申诉、维权,不得采用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等非法手段予以“回击”。消费者如遇商家泄露个人信息,请第一时间保存相关证据,第一时间要求商家或相关网络平台删除相关信息;若商家拒不改正,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市场监管等部门进行投诉举报,同时可依法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