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二泉月·市井

一条红丝巾

  | 陈锡春 文 |

  昆仑山口的风,总带着冰碴子的锐利,刮过海拔4868米的山坳时,连阳光都显得稀薄。云端哨所就驻扎在这里。

  云端哨所地处昆仑山隧道南口。顾名思义,就是建在入云处的哨所,它是武警部队守护任务中最高的哨所,像块倔强的石头嵌在冻土上,守着脚下1686米长的昆仑山隧道——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也是青藏铁路伸向拉萨的“咽喉”。

  云端哨所成立于2006年7月1日,与青藏铁路通车同一天!哨所在山坳里不透风不透气,环境恶劣,氧气含量低,风雪天气多;主要任务是守护着从西宁开往西藏拉萨的青藏铁路中最险要的昆仑山隧道的安全。这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自然条件特别恶劣,年均气温零下7℃。青藏铁路从格尔木向昆仑山开一路是上坡,需要一前一后两个火车头开足马力才能吃力行驶。

  距离云端哨所最近的车站叫不冻泉站,每天只有一班车停靠,通常下午到站,主要是方便道班工人、附近牧民及云端哨所官兵乘车。从不冻泉车站到哨所还有30多公里山路,路况不好,常常被风雪掩埋看不清道。

  2006年7月1日,当青藏铁路通车时,这座哨所与钢铁巨龙一同苏醒,从此在风雪里站成了永恒的坐标。

  2018年冬我在武警部队机关工作,下部队到了青海总队后,执意要去神秘的云端哨所看看。好不容易爬上哨所,除了亲身经历和体验外,还听到关于一条红丝巾的真实故事。

  主人翁是哨所老司务长。司务长姓杨,家在甘肃老家一个偏远农村。2005年经人介绍与当地一名教师结了婚,从此便天各一方过起了两地分居生活,第二年生下了儿子小名叫小石头。由于长期分居很少见面,在小石头成长道路上,父亲是残缺不全的记忆。

  平日里,妈妈天天对着照片告诉小石头,爸爸是名保家卫国的军人,在很远很远、很高很高的云上站岗放哨。小孩子天真无邪地说我也要去天上、去云上跟爸爸一起站岗放哨!

  小石头开始画的第一幅画就是父亲,画中其他很模糊,唯有警徽最清楚,因为家里有就照着画了,还有那像棍子一样的枪,像土堆一样的哨所,哨所下都是白云朵朵!小石头天天戴了个小军帽,有事没事戴着军帽在院子里溜达,显摆显摆。

  军人平常每年探亲一次,杨司务长与爱人相约2011年春节回家探亲。这可乐坏了小石头,逢人便说我爸爸要回来了,要带我去哨所了。

  正当一家人盼星星盼月亮地期待一家之主回家时,一个电话打破了沉寂!小石头爸爸来电话说由于哨所人手不够,今年过年休不了假回不了家了。小石头听到后伤心得一屁股坐地上哇哇大哭,满地打滚,拼命喊着要见爸爸,饭也不肯吃。这一夜,小石头抱着爸爸的照片连衣服都没脱就睡着了……

  第二天,小石头妈妈拨通了爱人的电话,轻轻地说,我带儿子过来陪你一起过年吧!电话那头司务长几度哽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连声说好好好!可一想又反悔了,又连声说不不不!他知道哨所条件艰苦,母子上来是受苦啊!大人还好,就担心从来没上过高原的孩子吃不消!他不愿让他们上来跟他一样受苦受累!小石头妈妈坚持要来,说着说着小石头一把抢过电话作了最后指示:“爸爸,你等我们!”话毕直接挂断了电话!

  司务长懵了,半天没反应过来。时间离春节越来越近了,妈妈说小石头每天晚上念着还有几天去见爸爸,还画了一幅又一幅画要送给爸爸,上学的小书包里塞满了爸爸爱吃的零食,还偷偷拿了外公一包烟说要带给爸爸……

  时间过得飞快,终于到了成行的日子,小石头兴奋得一晚上没睡好觉,天不亮就拉醒了妈妈赶紧出发,乘了汽车换火车,下了火车又登上高原列车,从西宁出发沿青藏线向拉萨方向前行。一路上小石头兴奋地在列车上跑前跑后,逢人就说我要去看爸爸了,我爸爸就在山顶上给铁路线站岗放哨的。旅客们都祝福他们一家团聚,纷纷拿出东西送给小石头,叫他带上哨所给兵叔叔们吃。大家有说有笑的,不知不觉列车驶出了格尔木站。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山里突然下起了大雪,小石头母亲心中纠结,默默祈祷,下一站就是不冻泉站了,但愿能顺利到达……

  这时候突然传来了列车播音员的声音:“很抱歉地通知您,由于大雪封山,下一站不冻泉站不停车。”啊!广播声如晴天霹雳,惊醒了母子俩,不能停车、不能下车怎么办,两人焦急万分,抱头痛哭。

  小石头的哭声惊动了列车员,她走过来询问情况后立即给列车长汇报。列车长马上过来安慰他们,商量对策。当得知他们是铁路守护哨所的亲人要上哨所后非常敬佩,也着急万分!还是小石头妈妈出了个主意,她说,小石头爸爸知道他们乘这趟列车过来,也肯定知道了大雪封山停不了车的消息,能不能列车经过云端哨所时把窗户打开,我用披在肩上的红丝巾伸出窗外向哨所摇摆,他一定能看到我们娘俩的,能匆匆见上一面就很满足了。

  列车长当即同意了,并同时作了三个决定:一是列车靠近哨所时鸣笛,所有列车员向哨兵行注目礼,致敬默默奉献的哨所军人;二是由男列车员打开窗户,负责母子俩安全;三是向旅客们解释一下,争取大家的理解!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小石头一直趴在窗户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妈妈,快看快看,我看到哨所了,跟照片一样!随着小石头一声呼喊,惊动了整个车厢,大家不约而同起立,朝小石头手指方向望去,哨所越来越近了……

  “爸爸!爸爸!”小石头用尽吃奶的力气在高喊,妈妈握着手里的红丝巾拼命摇啊摇!小石头这稚嫩的声音划破长空,震撼人心,在山谷里久久回荡!这火红的丝巾在嘹亮汽笛声的伴奏下随风飘逸,映红了半边天空!

  看到营房了,哨所岗楼也清晰可见了,此时多么希望列车能开得慢点再慢点,让这一家人能说上一句话,就一句话!然而飞驰的列车却无情地呼啸而过。透过窗外只见一排哨兵朝列车方向站立,排头站着位老军人带头庄严敬了军礼,只听见战士们齐声高喊:“小—石—头!”小石头一把抱住妈妈喊道,“我看见爸爸了,第一个!”只有短短的几秒,一闪而过,爸爸没了,看不见了!小石头突然挣脱妈妈的怀抱,回头朝着反方向拼命奔跑,想再多看看爸爸!看看哨所!看看叔叔们!然而却看不见了,直到列车进入了隧道,小石头才哇的一下失声痛哭,撕心裂肺……此时整个车厢鸦雀无声!

  列车经过云端哨所前后的短短十几秒钟发生了什么,诠释了什么,人们在沉思!永恒与刹那的碰撞:十几秒的飞驰而过,浓缩了数年的思念、无畏的奔赴和深沉的守望。

  那飘扬的红丝巾、稚嫩的呼喊、庄严的军礼、撕心裂肺的哭声,交织成一幅震撼灵魂的画面,将瞬间定格为永恒的情感符号。

  那条在风雪高原上飘扬的红丝巾,是亲情的纽带,是思念的具象,更是无数军人家庭无私奉献精神的鲜艳旗帜!其实,所有军人是以青春、汗水、思念和坚守铸就的。这抹高原上的“红”,就是军人诠释的最深沉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