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晚报记者 陈钰洁)在尚贤河湿地东岸,形似太湖石的无锡美术馆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蜕变,作为今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该项目建设已进入收尾冲刺阶段。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室外,机械臂挥舞着雕琢立面;室内,铺砖、刷墙多线并行。大片玻璃幕墙早已安装到位,阳光穿透其间,明暗交错中,艺术的气息已悄然弥漫。
从空中俯瞰,美术馆的灰墙如素帛般沉静,立面上孔洞交错、虚实相生,将江南园林的写意风骨,巧妙镌刻进现代建筑的肌理。视线落回施工现场,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正驾驭着地面打磨机,精心研磨石面;玻璃幕墙旁,升降平台上的工人校准着立面线条;多功能厅内,技术人员正将LED屏幕模块逐块嵌进预留槽位,螺丝旋紧的脆响里,光影画布正悄然铺展。每一处细节的雕琢,都在为这座“太湖石”注入鲜活的生命力。“目前室内精装与室外绿化正同步推进,每天有200余名工人在岗。”中建八局无锡美术馆项目技术工程师陈勇说,因天气炎热,施工团队在高温时段采取错峰作业,全力保障进度。
走进室内精装修现场,680平方米的中央大厅挑高15米,中庭借鉴中式园林与四合院的精髓,四面合围,任由天光云影自然漫入;三层屋顶更散布着9处空中花园。建成后,将有1800平方米的盎然绿意悬于23.8米高空。“我们用架空、跃层、通高、悬挑、下沉等手法,让建筑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光影与空间交相辉映。”无锡市建管中心无锡美术馆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这样的空间结构不仅让建筑外观呈现出太湖石的形态特点,更创造出丰富的参观体验。值得一提的是,美术馆不设围墙,结合周边场地打造了室外休闲区、布展区、滨水绿地与地面停车场,以“太湖石”般的建筑形态与室外环境相融,与尚贤河湿地景观共同构成开放式文化艺术公园。
建设过程中,无锡美术馆还贯穿了全龄友好理念。针对儿童,特别设置“科普一米花园”,以低矮展示牌和互动设施打造寓教于乐的自然课堂;所有出入口及通道均为无障碍设计,交叉路口与重要节点设有清晰的无障碍标识,配套无障碍导览系统和多语言标识;同时,馆内设有母婴室、第三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及低位服务设施,确保所有市民都能平等便捷地享受美术馆的资源与服务,用一个个“小空间”传递出民生“微幸福”。
“此刻的精心雕琢,是为未来播撒艺术的种子。”站在即将竣工的场馆内,市建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无锡美术馆预计年内交付。开馆后,这里将举办展览、沙龙等多元文化活动,让市民在光影流转中与艺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