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传统产业通过智能化改造,也能焕发“新质生产力”。在智能化浪潮不断席卷制造业的当下,无锡工业企业正掀起一股设备更新热潮,随着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工业转型不断加码升级:今年上半年,全市技术改造投资达448.6亿元,对工业投资增长贡献率达45.3%。一场以“智改、数转、网联”为核心的生产力革命,将无锡的规模优势转化为质量胜势。
以发展的“含绿量”提升产业的“含金量”,增添企业的发展新动能。施耐德旗下的无锡普洛菲斯电子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内,机械臂精准抓取零件,AGV小车穿梭运送物料,MES系统实时监控全流程——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投入8000万元更新智能产线,生产效率提升35%,不良品率下降60%。设备换“芯”让老厂房长出了新大脑。
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中,智能化改造占比超六成,其中汽车零部件、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重点行业投资增速均超20%。“以庞大存量为基础的设备更新,是无锡工业从‘制造’向‘智造’跃迁的关键支点。”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指出。
从市工信局投资与技术改造处了解到,企业的技术改造包含多种形式,如新建厂房、在原有基础上扩建,以及对老设备进行二次开发、添加软硬件装置以提升效率和质量可靠性等。现实中企业的改造往往涉及多个板块,如机械设备、智能系统、引进物料输送系统、新建洁净厂房等,各板块投资金额单体可能并不大,相关政策优惠的获取也是多层级、多维度的。对于企业来说,除了直接申请项目投入的财政补贴外,还可以采取项目贷的方式,在进行设备更新备案后,根据自身情况适度申请制造业贷款贴息。
不久前,第五期“智造耕新荟”专场活动在锡山区举行,30余家装备供应商与本地制造企业现场对接。这一由市工信局打造的品牌活动,已累计推动超50个智能化项目落地。设备改造的供需双方企业针对各自的定制化产品展开磋商沟通,合作银行则从采购到运维的全周期提供资金支持,“从政策解读到方案诊断,再到供需匹配,我们构建了全链条服务生态。”活动主办方介绍。
在市工信局最新发布的“智改数转网联”案例集中,一汽锡柴的“5G+工业互联网”工厂数据亮眼。通过部署2000余台智能设备与5G专网,工厂实现设备联网率100%,柴油机装配线人均产值提升3倍。这类“数智灯塔”项目正形成辐射效应:上半年全市新增省级智能工厂12家,数量居全省前列。中小企业也在共享这股数智浪潮下的技术红利。主营纺织机械的无锡万宝机电,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引进德国智能机床,配合市工信局的“诊断服务券”,以300万元投入换来订单增长50%。“设备更新不是大企业的专利,关键是找准痛点、分步实施。”
根据规划,无锡正在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未来三年培育十家全球“灯塔工厂”、百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推动千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带动万亿级产业集群升级。据悉,新一轮设备更新政策将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等领域的国产化替代。
(陶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