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上午,无锡举行“切实扛好经济大市挑大梁责任”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本次围绕“在提升民生福祉和回应民生期盼上办实事”这一主题,系统展示我市创新民生工作的实践成果。在这场充满温度与质感的发布会上,无锡在教育养老、文化卫生、城市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感的生动图景徐徐展开。
文化卫生激活城市幸福基因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方式转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癌症已成为危害我市居民健康的头号公共卫生问题。无锡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在省内率先开展全民癌症防控行动,连续三年将癌症筛查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力构建“防筛诊治康”全周期的癌症防控体系,建成国家标准化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无锡分中心,无锡成为省内唯一与国家癌症中心开展合作的城市。自全民癌症防控行动启动以来,全市已有116.19万居民参加癌症筛查,评估高危人群27.44万人次,诊断癌前病变和“五癌”3323人。数据显示,初筛高危人群“五癌”检出率显著高于非高危人群;无锡癌症年龄标化死亡率从2020年的95.34/10万下降至2024年的80.80/10万,显著低于全国水平,有效减轻了社会医疗成本和个体家庭负担。
在文化方面,无锡美术馆、市文化艺术中心、交响音乐厅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已进入建设冲刺收官与运营筹备的关键阶段。无锡美术馆项目预计今年年底试运营,明年上半年举办国际首展。无锡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6年元旦,音乐厅将以《太湖明月·交响新元》2026无锡交响乐团新年音乐会盛大启幕。市民也可以发现,身边文化“新空间”越来越多:全域布局的103个“钟书房”成为市民阅读、交流的好去处;遍地开花的111个公益小剧场成为戏剧爱好者相聚的老地方;“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为文物建筑叠加新功能,植入新业态,成为可游、可憩、可观的打卡地;“艺术拾珍·美好空间珍珠链”计划让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涌现。
教育养老构筑全龄友好生态
在江阴市,“银龄卡”改革正引发居家养老服务的“化学反应”。通过将传统补贴转换为可自由支配的积分(1积分=1元),老年人可像“点外卖”般通过“最江阴App”自主预约63项服务。无锡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在全国首创开发“锡心医养”呼叫服务中心,整合民政、卫健、医保等9大类政府保障类服务及7大类紧缺性社会化服务,为老人提供多元医养服务选择,服务对象覆盖全市20万老年用户。
在老年人吃饭问题上,全市建成助餐中心157家、社区(村)助餐服务设施709处,使得老年助餐服务全面可及。为了促进助餐品质提升,无锡从硬件建设、管理服务、老人满意度等多维度对助餐机构进行评价,并联合市财政局明确每年安排32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助餐中心运营补贴,将服务人次数与运营补贴挂钩,实现“做得好、补得多、可持续”。
这种“用户思维”同样体现在教育领域。无锡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无锡成立了校园餐研发中心,开发24道菜品标准化制作流程,让每一道校园餐都能做到营养均衡、口味适宜。无锡一中经开分校、天一中学新吴分校、锡山高中滨湖分校等一批新校区的建设,则通过加大教育资源供给,促进教育公平。今年全市普高学位供给率已达68.23%,后续还将稳妥有序提升普高供给率,满足市民的期待。
城市管理“精绣细织”勾勒诗意栖居图景
在无锡,桥下空间也在讲述“美美与共”的故事。全市135处桥下空间经“一桥一策”改造,变身全龄友好公园、运动天地或便民停车场。2298座公厕落实厕纸免费、暖水提供等功能,让市民生活更方便。6800余个垃圾分类投放房衍生出“优废宝”智能箱体回收等创新模式,22座“星辰驿站”提供带空调的交流空间、AED急救设备、常备药品、便民工具箱和共享充电宝等,让“城市家具”真正成为“民生礼包”。
城市营造更体现在对“烟火气”的精致管控。无锡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溪港滨水空间、金匮公园开放式游园等区域指导完成10处滨水空间外摆设置,既保留了生态景观的“高颜值”,又注入了便民消费的“烟火气”。这些空间将微型书吧、文创市集、非遗展示等多元内容与咖啡、茶饮等休闲服务相结合,打造“可坐、可玩、可歇脚”的“文化+休闲+便民”融合服务点。今年夏天,无锡联动“苏超”赛程,利用商业街、综合体的户外广告大屏以及在特色集市架设大屏或投影的方式,推出首批58个“足球夜市”(动态调整),点燃锡城的夏夜经济,让城市升腾起最动人的“烟火气”。
(晚报记者 黄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