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菌菇投资实为“画饼”

女子网恋被骗200万元

  (新华社发 朱慧卿 作)

  “没想到这从头到尾都是一场骗局,200万余元投资款全被他拿去赌博了。”回忆起那段惨痛经历,无锡市民小涵(化名)仍难掩气愤。近日,经滨湖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车某(化名)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

  初识“潮男”,信任渐生

  2024年3月底,小涵在某交友平台上与头像是位“潮男”的车某相识。车某谈吐得体、风度翩翩,自称是工程老板,所用头像即为本人,很快赢得了小涵的好感,两人随即添加微信深入交流。

  后续相处中,车某不仅每日嘘寒问暖,还主动提出要从云南老家给小涵邮寄当地特产菌菇,顺势提及“云南野生菌资源丰富,菌菇投资是当下热门生意”。频繁的情感输出与“接地气” 的分享,让小涵对这位“异地男友”的信任逐渐加深。

  相识仅一个月,车某便开始“打感情牌借钱”。他多次向小涵发送工地施工视频,声称“工程款被拖欠,资金周转困难,连工人工资都快发不出”,以急需用钱为由向小涵借款。此后,他又编造多个理由反复借钱,并承诺“只要工程款到账,第一时间还钱”。毫无防备的小涵,先后向其转账近21万元。

  21万元“轻松到手”,让车某看到小涵的“大方”。为实现“放长线钓大鱼”,相识不足两个月,车某便向小涵告白。沉浸在甜蜜幻想中的小涵欣然答应,全然未察觉这场恋爱背后,早已暗藏一个针对她的“敛财阴谋”。

  虚构投资,诱入陷阱

  确立恋爱关系后,车某的“搞钱计划”愈发顺畅。他再次重提云南菌菇投资,一边用“当地菌菇培育条件全国领先”“回收商上门收菌,利润空间大”等话语渲染着项目前景,一边发送大量云南当地采摘新鲜菌菇的照片、视频加以“佐证”,让小涵误以为他是“有事业心、懂投资”的靠谱伴侣。

  2024年7月,车某正式向小涵抛出“共同投资”的橄榄枝,邀请她一起参与菌菇生意。起初,小涵因车某此前借款未还心存犹豫。但车某并未急于催促,而是一边继续维持甜蜜恋爱关系,一边向小涵展示自己的银行账户流水,谎称 “一直在正常做菌菇生意,资金流转稳定”。这套“组合拳”彻底打消了小涵的顾虑,她最终同意加入投资。

  为让骗局更具说服力,车某还精心设计了一套“菌菇生意运转模式”:“我们从老百姓手里回收野生菌,再批量卖给有冷库的回收商,现收现结,不用租场地、买设备,风险小、回款快。”他要求小涵按每日菌菇收购量转账,并承诺“当天收款当天回款,绝不拖欠”。起初,车某确实按约定少量回款,进一步巩固小涵的信任。但没过多久,他便开始编造各种理由拖延——先是称“银行账户限额,暂时无法转出回款”,后来甚至谎称“收到转账后因限额被冻结,需要重复转账解锁”。小涵多转的钱款不仅未获返还,还被车某以“用于扩大投资规模”为由继续截留。至2024年8月底,小涵共转出菌菇投资款300万余元,仅收回100万余元。

  真相败露,投资用于赌博

  因车某长期未返还本金,且以回收商未结款、银行卡被冻结等理由拖延,投入巨资的小涵着急了,要求见面详谈。令她大失所望的是,在机场见到的网恋男友并非网上的潮男帅哥,只是一名普通人。

  面对质疑,车某先是用“银行卡余额300多万被冻结”的虚假截图继续诓骗,见小涵不信且要求去银行核实,才承认菌菇生意子虚乌有。所有投资款和之前借款,均被他用于网络赌博,挥霍殆尽。面对车某求情,小涵原本心软同意他的还款计划,但直至2024年12月,车某始终未兑现承诺,万般无奈下,她只好报警。

  经查,车某并非工程老板,也从未从事菌菇生意。这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赌徒为满足赌瘾编织的美丽陷阱。此外,他还以工程缺钱等理由骗了另一位女士近5万元,同样用于网络赌博。检察机关认定,车某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最终,法院作出如上判决。

  承办检察官提醒,市民在网络交友过程中,务必保持理性和警惕,不要轻易透露个人财产信息,更不要轻信对方推荐的 “投资项目”。一旦发现疑似诈骗行为,应及时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避免遭受更大的财产损失。(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