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是我国第十个“中华慈善日”。当天,2025年“中华慈善日”“江苏慈善周”无锡慈善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朗新科技产业园二楼报告厅举行。活动以“汇聚向善力量 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多个部门、慈善组织负责人出席,共同见证无锡慈善事业的温暖瞬间。
呵护有难有病的市民,这些慈善项目显成效
在经开区太湖街道南湖家园社区,无锡市慈善总会(市慈善联合会)了解到,这里有10多名困境儿童,他们的家庭收入较低,生活负担较重,日常饮食难以很好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男孩贝贝(化名)才10岁,患有严重的孤独症,父亲患有严重的高血压,母亲则有重度抑郁症。这个低保家庭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有时贝贝的爸爸要照顾妻子,会忽视孩子的三餐。得益于“为爱助餐”慈善项目的资助,每天一杯奶、两个蛋,贝贝的身体状况有所改善,也减轻了家人照护的压力。据了解,未来该项目还将升级为每天一杯鲜奶、两个鸡蛋、一包每日坚果,更好保障困境儿童的成长。
由新吴区慈善会和朗新公益基金会共同出资实施的“千忆千寻”长者认知障碍预防与干预项目,将关注点聚焦在新安街道的老年人身上。项目对6720位60—75周岁的户籍老人开展了全面筛查,识别出认知水平下降的老人299人。项目实现了对老年群体的分层分类管理和服务,培育出一支志愿者团队,每周安排人民医院专家坐诊,帮助老年人及其家庭了解病情并及时干预。
乐益社会创新中心实施的低收入人口就业促进服务项目,则根据服务对象的个性化情况,提供正规就业、辅助性就业、追加就业“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实现经济增收与社会融合的双重目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链接20余家企业,为63名服务对象提供职业能力测评,精准开发30余个就业岗位,推动1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帮助18人实现居家就业和辅助性就业。
一批微心愿实现,一批新冠名基金成立
活动现场,一条棉被、一个电饭煲、一间“梦想小屋”钥匙的交付,多家单位共同实现了困难老人、困难职工和困境儿童的微心愿,为身处困境的人们点亮了前行的希望之灯。
同时,一批慈善冠名基金宣布成立:“银龄行动”慈善护老基金,聚焦老年群体多元化需求,通过交通减负、饮食保障、居家照顾等多维度服务矩阵,织密织牢老年民生保障网;宜兴的“雅克助医仁爱基金”,旨在救助因病需承担大额医疗支出、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困难人群。梁溪区的“智慧民生”特殊困难人群人工智能康复帮扶基金,为特困对象、低保对象、肢残人员等7类困难群体提供为期3年的帮扶服务;惠山区的“成达物流慈善冠名基金”,致力于助老助困,专项用于帮扶因病因灾致困家庭、资助学生就学及其他公益慈善项目;恒田慈善基金会发起的“星光助学”教育发展基金,专项用于资助优秀困难学生;无锡安石公益基金会联合多家爱心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的“心灵无忧”困境群体援助基金,聚焦该群体的心理与生活需求,助力构建帮扶支持体系。据悉,本批冠名基金资金总量接近2000万元。
近年来,我市设立“无锡慈善奖”,慈善影响力显著提升;慈善组织加强依法治理,慈善活动管理不断规范。网络募捐从零起步,到2024年突破1.74亿元,互联网慈善实现跨越发展;无锡建成慈善博物馆等慈善地标和空间,依托慈善嘉年华等活动加强全民慈善宣传;实践“慈善+金融”模式,设立慈善信托28单,社区基金783个。近三年累计接受社会捐赠达2.9亿元。
(晚报记者 黄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