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刚读高一的蔡晨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左腿会被截肢。在“保命还是保腿”之间,他抗争了半年,最后无奈选择了前者。一度,他曾跌落人生的谷底,以为自己再也不能自由行走。今年,他成为无锡首批智能仿生腿的体验者,实现了人生重启的梦想,逐渐能够骑车、爬楼和长距离行走,未来还有许多新技能等待他去解锁。科技的进步,让他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
一条夏日穿的短裤,露出一条金属质感十足的智能仿生腿——这是今年32岁的蔡晨伟最近经常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形象。他从不避讳自己的假肢,这条来自国内强脑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仿生腿反而让他觉得很炫酷。“晚上在小区里散步,仿生腿上还会亮起一盏小灯。”他说,邻居们都觉得很有趣。这条仿生腿只需每隔五六天充一次电,一般晚上充四个小时就好。有时外出手机没电了,他还能连上仿生腿的接口,把它当充电宝用。
今年5月,这条新装的仿生腿给蔡晨伟带来了太多的方便与欢乐。他生平第一次在上海迪士尼乐园连续行走1万多步,玩得开心又尽兴,再也不用担心自己走不动;上下楼梯时,他可以交替迈步。他甚至可以骑自行车了。那一刻,他发出了开心的大笑——原来自己真的可以重拾以前的人生,找回那个行动自如的自我。
他还记得,2009年刚上高一时,他喜欢长跑,喜欢打篮球,是校队运动员。开学没多久,他不小心摔了一跤,晚上发现腿部腓骨上突然起了一个又红又大的肿块。一系列检查下来,确诊为骨肉瘤,恶性程度非常高。在经过约半年的纠结后,他接受了左腿截肢的决定。手术醒来时,他浑身剧痛,满眼灰暗,看不到未来。一年后,他首次安装假肢,慢慢开始拄着拐杖学习行走。一路走来,蔡晨伟已使用过好几代假肢。上一次,他使用过一条德国的机械假肢,但仍时常摔倒。
今年,装上强脑科技的智能仿生腿后,他没想到国产品牌这样棒。这条新的仿生腿能够识别他的步态,发现他有摔倒倾向时,会自动触发平衡功能,帮助他停步。“使用这么久,从来没有摔过。”蔡晨伟说,这在他以前佩戴假肢的经历中是不可想象的,这种安心感让他觉得踏实。他从事着一份社工工作,经常需要到全市各个项目点查看。以前,他走1000多步就会气喘,现在轻松走上6000步都没问题。
“我下一步的梦想是跑起来。”蔡晨伟说,仿生腿安装三个多月来,他正在一点点解锁新技能。通过手机,他可以联动仿生腿,切换不同的运动模式:游泳、攀岩、冲浪等。这些都等着他去尝试。
(黄孝萍/文、史晨霏/摄)
记者手记
蔡晨伟是无锡首批十位智能仿生腿公益项目的受益者,科技让他的人生回归正常。今年以来,为中风、下肢障碍人群设计的肌肉外甲、关节训练器;为孤独症和注意力障碍儿童设计的“开星果”社交训练系统、“专注欣”注意力系统;为听障人士设计的AI助听器,可个性化调音、适配多种方言等一系列科技新品,正陆续上市,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无锡通过公益项目、科研合作、政府采购等方式,与科技企业开展多样化合作,推动科技助残产品应用和推广,不断促进优质康复技术从实验室、诊室走向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