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反内卷”的风吹到了快递行业。电商最密集的浙江、广东率先做出调整。7月17日,义乌市邮政管理局明确要求快递单票价格下限上调0.1元至1.2元,次日执行。广东从8月4日起整体上调0.4元/票,单票均价提升至1.4元以上,并规定任何企业不得低于成本价揽收,否则将遭受重罚。第二天,几家头部快递公司集体执行涨价。
过去十余年,电商和快递行业共生发展,催生了“9.9元包邮”甚至“一两元包邮”的时代。如今,快递行业已经释放出“反内卷”的信号,低价包邮,还能继续存在吗?
小卖家的极限考验
王一峰住在广东,自2021年起在淘宝经营一家发饰网店。发饰是典型的低价日用品,生意全靠薄利多销。在他的店里,商品售价从0.49元到15元不等,平均一件的利润只有几毛钱。
快递与商家合作,并没有统一的固定价格,而是根据发货量大小浮动调整。单量越大,尤其是一天能发几千单以上的商家,拿到的价格会更低。今年年初,王一峰把快递单价谈到了1.25元,如今突然要涨0.45元,看似不多,对他来说却意味着利润几乎要减半。
像王一峰这种依靠低价走量的小商家,受快递涨价冲击最直接,“尤其是利润本就只有一元左右的品类”。相比之下,做出产品溢价的商家,受到此次涨价的冲击并不大。孟奇在义乌做电商13年,早年也曾靠9.9元到20多元的饰品走量。近几年他通过招设计师、做原创,把单价提升到50~100元。“现在快递涨价几毛钱,对我们没什么影响。如果放在早年的低价模式中,有时候差一毛两毛,就能决定是亏本还是盈利。”
和普通消费者寄一件快递要付几元到十几元不同,电商商家凭借量大议价,寄一单快递价格近些年都在3元以下。
过去多年,快递价格一路下探,成为典型的“低价内卷”。今年8月19日晚间,多家A股快递上市公司披露7月快递业务主要经营数据,7月快递业务收入普遍实现同比增长,但单票收入仍在下降。
涨价有用吗?
孟奇见证了快递价格一路下探的全过程。他记得,之前,运费因地区差异而不同,商家还会向客户收邮费。2014年下半年,快递行业流行全国“通票”,除了新疆、西藏外,1公斤快递统一5元。之后价格战便开启了,半年内从5元降到4.5元,再到3.5元。
快递费下降,也催生了“9.9元包邮”这种模式。到了2016年,“通票”进一步降至2元左右。彼时孟奇在义乌主营低价饰品,单价多在9.9元至20多元之间。快递便宜对商家无疑是件好事,经营空间能更灵活。
2018年,拼多多等新平台崛起,进一步搅动了快递市场。长期研究零售电商的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回忆,以往是商家单独和快递公司谈价,后来一些平台直接整合商家议价,使快递价格被进一步拉低。2020年,新快递公司极兔杀入市场,价格战再度白热化。在被称为“行业风向标”的义乌,一度出现过“0.8元发全国”的极端低价。
事实上,头部快递公司早在2020年就尝试过自发涨价,但到2022年后,价格竞争再次加剧。7月8日,国家邮政局党组召开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完善邮政快递市场制度规则,旗帜鲜明反对“内卷式”竞争。随后,浙江义乌和广东相继出台了快递调价措施。
但在孟奇看来,局部提价并不能真正遏制低价竞争,因为商家完全可以转移到其他城市发货。只有建立全国统一的价格底线,并严格执行,才可能改变格局。
庄帅认为,大多数快递公司采用加盟模式,价格极具弹性,很难做到全国价格“一刀切”,快递行业仅靠涨价摆脱“内卷”作用有限。快递是高度标准化的业务,差异化难度大,竞争时几乎难以避免价格战。在他看来,未来的突围之路,只能依靠差异化,比如切入电商平台、拓展国际业务,或深耕冷链、大件物流等壁垒更高的赛道。(文中孟奇、王一峰为化名)
(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