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无锡市数据局获悉,最新发布的《无锡与苏州、常州人员联系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在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的一年周期内,无锡流出至江苏省内其他城市的人口中,有54%流向苏州和常州;同时,无锡所接待的省内访客中,也有54%来自苏州和常州。数据充分印证,苏锡常三地之间人员往来高度频繁、联系日趋紧密,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呈现出“深度嵌合、融合持续强化”的发展新格局。
通勤圈日趋成熟:近九成跨城通勤集中于苏锡常
数据显示,苏锡常地区已初步构建起高效便捷的日常通勤网络。2025年1月至6月统计期间,来自苏州和常州的通勤人口占江苏省内至无锡通勤总规模的88%,而无锡流出至省内的通勤人口中,赴苏州与常州的比例超过九成。这些跨城通勤行为多集中于30公里范围内,超过半数人员的单程通勤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标志着“1小时通勤圈”已初步建成并趋于稳定。
“现在乘坐高铁去苏州最快只需15分钟,班次密集,高速路网也非常畅通,每天往返苏州园区上班,感觉和同城上班没什么两样。”在苏州工业园区工作、家住无锡新吴区的黄女士对这种变化感受深刻。她补充道,周末经常看到苏州、常州的朋友在朋友圈的定位显示于无锡品茶、逛古镇,而她自己也常携孩子前往常州恐龙园游玩,或赴苏州观展。三地之间的生活边界越来越模糊,同城化生活模式日益普及。
业内专家指出,这些数据清晰表明,苏锡常正在从地理相邻的三个独立城市,迅速转型为功能互补、人流密集的现代化都市圈。通勤时耗的缩短与通勤规模的增长,直接体现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显著成效,以及公共服务与生活资源加速共享的现实成果。未来,随着城际轨道网络的持续加密与智能交通系统的推广应用,三地通勤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从而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关键要素在区域内更加高效流动。
双向流动显著:超六成无锡市民多次到访苏州、常州
报告还揭示,苏锡常三地的人员往来不仅规模大,而且呈现出明显的高频次、双向流动特征。在过去一年中,超过60%的无锡市民曾两次及以上前往苏州或常州;同样,来自苏州的访客中,58%曾多次到访无锡,而该比例在常州访客中更是高达66%。这种“多频互动+深度往来”的模式,极大促进三地社会文化交流与经济协同发展。
2025年总台春晚无锡分会场的惊艳亮相,为区域互动注入了全新活力。据报告显示,该事件显著提升了无锡的城市形象与吸引力。2025年2月至3月期间,苏州、常州来锡人流量较平时增长超过三成。随后的3月至5月春暖花开之际,在“樱花节”“马拉松”等活动的持续推动下,旅游客流大幅攀升,形成全年客流高峰。分析认为,除大型活动带动之外,三地不断丰富的文旅产品供给——如“春晚取景点打卡”“跟着春晚游无锡”等主题线路及配套服务,以及持续优化的旅游体验,共同构成了推动人员往来的重要因素。
“春晚过后,能明显感受到更多苏州、常州的客人来无锡旅游,尤其是在樱花季,不少游客专程前来赏花,周末的民宿几乎都需要提前预订。”在无锡马山地区经营民宿七年之久的月华表示,频繁的城际互动不仅强化了三地居民的生活联系,也为本地商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晚报记者 毛岑岑/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