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场关于预制菜的风波让不少无锡市民留意:自己每天吃的,到底是新鲜现炒的菜,还是工厂几个月前就做好的料理包?在预制菜引发广泛争议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选择回归传统的饮食方式。记者走访发现,“上门代厨”和“超市代加工”需求尤为旺盛。
需求:年轻人偏爱“上门做饭+保洁”
邹英在无锡经开区经营家政门店8年多,见证了代厨服务的兴起。“我们门店的订单中,有‘上门做饭’需求的客户接近80%,这个比例远超其他家政服务。”邹英表示,相比月嫂、保洁等需求,上门做饭的订单量最为稳定。除了多人口家庭,近80%的年轻客户需要“一餐饭+简单保洁”的长期钟点工服务。“现在年轻人工作辛苦但对生活品质要求高,他们希望回到家一开门就有热乎饭吃。”邹英说出了这一服务的核心价值。相比在饭店点三四个菜要200元左右,“上门代厨”服务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100元的食材加上单次百元左右的人工费,价格相差不大,却能获得更新鲜、更个性化的用餐体验。
“上门代厨”提升家庭生活品质,市民徐淼对此深有感触:“自从家里请了阿姨烧饭,我和老公吵架都变少了!”她表示,虽然找到合适的烧饭阿姨并不容易,但对双职工、多人口家庭来说,“请人做饭”几乎是刚性需求。“你看,我现在请的阿姨甚至还会细心摆盘。”她笑着给记者展示今天家里的菜品。
“90后”米露从事上门烧饭服务已有一年多时间。此前,她在餐饮行业工作了2年,后来为了兼顾孩子,转型做了“上门代厨”钟点工。“我的客群以家庭为主,我会主动和雇主沟通口味,做菜保证干净卫生,尽量做得好吃。”米露表示,“很多人只关注价格,但便宜的饭菜可能含有‘科技’,我们提供的是健康保障。”
服务形式多元 超市代加工受青睐
除了“上门代厨”服务持续走热之外,超市内的代加工模式也逐渐成为无锡市民“便捷吃好饭”的重要选择。在无锡万象汇的盒马鲜生海鲜加工区,工作日午间依旧人流不息。“405号客人,请来海鲜岛取餐”的叫号声此起彼伏。消费者从生鲜区自选海鲜后,仅需支付15元加工费,便可任选白灼、清蒸等多种做法,轻松实现“海鲜自由”。正在与同事聚餐的顾客小何表示,“超市代加工”最大的吸引力在于“透明操作、吃得放心”,从挑选到烹饪全程可见,有效避开了预制菜不新鲜的问题。她还补充,这样的形式特别适合工薪群体,“几个人AA下来,人均五六十元,吃得丰富又不贵。”
与此同时,超市内的“净菜区”也越来越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切配洗净的蔬菜、调味腌制好的肉类,还有搭配好食材的“一道菜套餐”。这类产品极大缩短了备菜时间,让烹饪变得更简单高效。“我通常下班顺手买一包,回家下锅炒一炒。这样基本上半小时内就能开饭,比点外卖更健康,也比完全自己弄更省事。”一位正在选购的“95后”上班族表示,自己和朋友经常会选购这种已经处理好的“净菜”。
解读:创新服务需标准护航
面对近期预制菜争议大的现象,无锡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葛金磊指出,消费者抵制的并非预制菜本身,而是标准和监管缺失之下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由于当前法规滞后,部分自媒体将预制菜直接等同于“不安全食品”,造成公众误解。他强调,食品工业化是必然趋势,但要消除大众顾虑,必须建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监管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江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周悦认为,“上门代厨”的流行反映出当代人对健康饮食与个性化定制的双重追求。“它既保留了家常菜的新鲜与锅气,又适应了现代生活节奏,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社区服务创新。”但她同时指出,该行业要想持续良性发展,需尽快建立服务标准与监督机制,明确食品安全、服务质量与责任划分,保障消费者和从业者双方权益。
目前,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记者发现锡城已有部分家政公司开始提供标准化“上门代厨”服务,并对从业者进行系统培训和资质认证。业内人士预计,未来该行业将进一步走向专业化和细分化,针对健身餐、婴幼儿辅食、病号餐等特定需求的代厨服务或将迎来快速发展。
(晚报记者 毛岑岑/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