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知名户外品牌始祖鸟联合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县一地区(海拔约5500米)点燃火药,让火焰沿着山脊引爆,形成“升龙”景观。据官方报道,这一烟花秀作品象征东方龙文化中的“吉祥”与“生生不息”精神。始祖鸟欲借此活动表达对自然的敬畏。
雪域高原升起的金色火龙,在社交媒体上遭到了强烈质疑:喜马拉雅地区生态脆弱,燃放烟花是否会破坏环境,是否会干扰野生动物栖息,烟花材料是否真的可降解?
始祖鸟“炸山”营销惹众怒
品牌方急删视频沉默应对
吴女士当天在现场观看了烟花秀,她告诉记者,表演于9月19日下午4点半开始,5点一刻结束,整个过程不到一小时,中间穿插发言,烟花燃放的实际时间比较短暂。
从她的视角来看,其中一部分烟花引燃和爆破,是贴着山体表面并蜿蜒前进的,当时她的第一反应是,“住在这座山里的小动物可要倒霉了”。
她站在距离爆破点1000多米的另一座山上拍摄视频,她觉得,相比于普通烟花,这场烟花秀的声音和气味不是很大,她猜测跟爆破方式有关系。她还介绍,观众事先并不知道烟花秀场地在哪里,由主办方安排观众集合并一同乘车前往。
本次艺术活动被邀请到现场的观众包括户外旅游媒体、KOL达人、户外摄影师等。摄影师陆女士也在现场,她表示,当时她站在距离爆破点约500米的位置,烟花持续时间非常短,整个燃放过程不超过5分钟。
吴女士表示,在现场她也想到,烟花秀会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但她认为,活动由知名品牌和国际艺术家主办,手续和评估应该已经完成,“当时就觉得既然能办,就说明没有问题”。
主办方曾对此次烟花秀作解释,《升龙》艺术项目所选用的烟花彩色粉均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并在国际奥委会及日本、美国、欧洲等多地的燃放验证中,确认其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本次燃放等级为V级(最低风险等级),噪声与光污染均远低于夜间焰火,避免了对环境和公众的额外干扰。
主办方还强调,因为在雪域高原地区创作,在生态保护层面,项目团队制定了“预防—监测—恢复”的全链条方案:燃放前已将牧民牲畜转移至安全距离,并通过盐砖引导鼠兔等小型动物离开燃放区,燃放后立即清理残留物,并对草甸、农田进行翻土与植被修复,确保不留生态隐患。
但即便如此,这场艺术活动在完成不久后还是引发了广泛争议,被众多网民质疑为“炸山秀”。
一位野生动物摄影师表示,此次烟花秀让她“大跌眼镜”。在她看来,户外品牌的目标人群是热爱自然的人,但该行为却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与户外品牌倡导的自然保护理念背道而驰。
截至发稿,始祖鸟官微已删除活动微博,蔡国强也删除了相关视频,但双方对此事均未作出公开回应。
多方回应:手续合规、生态未受破坏
专家表示:或加重当地生态负担
此次烟火秀所在地区位于江孜县热龙乡,海拔约5500米。一位生态学科研工作者告诉记者,这类商业行为需要提前向当地环保、消防等部门报备,获得审批后才能开展。
关于此次活动,记者致电始祖鸟官方热线,工作人员回应称:“始祖鸟始终倡导可持续发展,致敬自然和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此次活动都是在科学评估和严格指导下进行的,艺术创作使用的是环保材料,所选用的彩色粉为生物可降解材料,排放是符合环保标准的。关于活动的具体信息需要咨询艺术家(蔡国强)工作室。”
据媒体消息,记者就此事咨询北京蔡国强艺术工作室。工作人员表示,此次活动由其他部门执行,他并不了解。对于网上的环保争议,他称:“昨天直播时说过,用的是环保材料”。记者再询问火药对当地动植物的影响,其表示并不知情,需咨询纽约的工作室,随后挂断电话。
据报道,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一位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在生态环境局备案过,手续也合规,由于烟花使用的是环保材料,因此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乡、村、县三级政府同意即可。政府此前开过多次会议,研究选址,评估调查周围有哪些野生动物等,最终的选址不属于生态保护区,周围无人居住。目前来看,当地生态暂未受到破坏,后续也会持续观察。
不过,多位受访者表示,烟花秀恐怕会加重当地生态负担。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植物学博士顾垒多次在藏区调研,他告诉记者,看到这场烟花秀的新闻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种极具侵入性的行为”。
顾垒说,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表演占地面积较大,整条山脊上布置了烟花设施。可以想见,在正式燃放之前,布置和施工过程本身就已经有大量人为行为。他称,燃放过程中,烟花会产生噪声、粉尘、外包装、地面埋设的引燃线路等废弃物,尤其是表演中使用了大量彩色粉。大型废弃物或许可以带走,但是粉尘、颜料几乎不可能被移走。
顾垒表示,哪怕主办方说烟花彩色粉是生物可降解材料,但是,青藏高原环境十分特殊,是生态脆弱区,相比于平原地区,青藏高原上低温少雨的环境会降低生物活性,从而降低分解速度。外来物质可能过了几年还存在,加重生态负担。
刘欣是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一名植物调查志愿者,曾在海拔4600米的夏牧场居住,和这次烟花秀所在地区的海拔大致相当。她补充说,爆破还可能破坏植物的生长周期,这对多年生一次开花植物的影响更为严重,这次爆破可能导致其无法结籽,“生命传承被斩断”。她称,自然恢复周期漫长,而且存在不确定性,人力难以加速。对于主办方所称的“植被修复”,她持怀疑态度。
顾垒还指出,这段时间正是当地野生动物积累能量、准备过冬的时期,俗称“贴秋膘”阶段。外界声光刺激可能引发动物的应激反应,动物受到惊吓后弃巢,从而影响其生活节奏和繁殖周期。
从一张吊牌卖到300块到增速放缓
中产最爱的始祖鸟走下神坛?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引发争议的艺术营销活动,恰逢始祖鸟品牌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一度被中产消费者热捧的户外品牌,正面临着增长放缓的挑战。
作为“中产三宝”之一的始祖鸟,其讨论度早已不再局限于户外运动圈层——爬不爬山不那么重要,拥有一件售价数千的冲锋衣更多是审美、品味和财富的象征。据钱江视频此前报道,始祖鸟的吊牌已成二手平台的硬通货,其回收价格在5元至50元之间,倒手后可炒至上百元,部分稀有吊牌的售价甚至高达300元一张。
当始祖鸟成为社交货币,它正在逐渐失去专业运动属性。社交平台上,不时有运动爱好者、追求小众的消费者发言“退坑始祖鸟”。
整体来看,始祖鸟仍然是目前户外届的顶流,营收数据依旧亮眼,但其增长正在放缓。
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体育最新财报显示,上半年收入同比增23.5%至27.09亿美元;大中华区收入同比增42.4%至8.56亿美元。其中,始祖鸟所在的户外功能服饰板块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增长23%至5.09亿美元,增速较一季度下降5个百分点,调整后营业利润率下降了10个基点至13.9%。
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2025年始祖鸟正式成立了鞋履业务部门。其鞋类产品价格主要分布在1600—2400元之间,依旧聚焦高端市场。
户外风潮正盛,行业竞争随之加剧。为了提升用户认同、强化品牌专业运动属性,品牌们正在铆足劲地卷社群、卷内容。通过目的地门店和山地课堂,始祖鸟将品牌和户外场景、运动等进行更深绑定。而据了解,此次艺术活动是始祖鸟发起的探索高山文化系列项目“向上致美”的第三季,前两季的活动则分别在香格里拉、南迦巴瓦等地进行。此品牌的宣传文章曾这样写:“始祖鸟来自高山,秉承户外基因,专注与自然共生和可持续发展。”(蓝鲸新闻 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