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室内打球,不怕刮风下雨,场地条件还好……在体育锻炼这件事上,不少老年人已经不满足于免费场地,转而寻找适合自己的收费场馆。记者调查发现,有些场馆运营方因为担心风险,即使老年人想要花钱参与,却仍吃闭门羹。在价格和收费模式方面,部分场馆也并未考虑到老人的需求。
健康需求
腿部没劲下蹲难 健身可解决困扰
早上9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附近的一家健身房刚刚开始营业,73岁的肖先生就来到了现场。只见他熟练地刷卡进入,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拉伸热身之后,开始了当天的训练。
倒蹬机150公斤,10次一组;腿部外展,12个一组……肖先生今天主练的是腿部,即使是在完全不懂健身的外行眼里,光是看着那一片片又厚又粗的杠铃片,也能看出肖先生是个高手。
健身是肖先生退休之后才发展出来的爱好,到今年已经有足足十年的“健龄”。说起健身的缘由,肖先生表示,一切都是从“实际需要”出发。“不是为了练块儿好看,是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原来,刚退休那会儿,肖先生还并未感到身体有什么不适。可有一天在公园遛弯时想上厕所,却突然发现自己腿部没劲,下蹲有些困难了。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在医生和家人的多方建议之下,他才开始养成了健身的习惯,没想到一坚持就是十年。
和许多老人一样,肖先生一开始也是从家附近免费的户外健身场地练起,可随着自己运动量的增大,尤其是对增进腿部肌肉的需求越来越高,他发现普通的健身器材已经很难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才转到了如今的健身房。
“这里器械挺多,不光是练腿,想练别的部位也都很方便。”肖先生给记者指了指,每一个器械上都有图示,标明了练的是哪一块的肌肉,可以“按需训练”。如果实在不会用,也可以咨询现场的教练。“我没买过私教课,不过教练人都挺好的,可以给我指点指点。”
正说着,门口又进来一位老年健友,和肖先生打起了招呼。一说起肖先生的健身经历,健友赞不绝口。肖先生表示,工作日早上这个时段,来的老年人相对会多一些,有同龄的人一起练,自己也更有劲头。“坚持了这么些年,还是挺见效果的。用电视广告的话说,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上厕所也不费劲了。”
支付模式
预付收费不合理 缺乏老年人优惠
对于健身房的器材和环境,肖先生都还算比较满意,但在收费上,他还是有些建议和看法。“我不知道别的健身房怎么样,反正这一家,对老年人也没有什么优惠。”
记者向前台咨询得知,这家健身房是健身和游泳一体化经营,收费模式分为两种,按次付费是50元一次,最少也要50次起报。也可以按时间收费,最短也要办年卡,价格是2800元一年。此外还有一个年卡优惠价是1200元一年,但只针对12岁以下的孩子,老人是没有优惠的。
因为没有练一次付一次钱的模式,想要在这里健身,势必要付一笔预付费。因此,健身房能否长久稳定运营,是肖先生以及其他顾客关心的一大问题。事实上,在肖先生健身的这十年当中,同址的上一家健身房就曾经因为经营不善关门,当时肖先生就还有一笔预付费没有花完。好在接手的这家新店承接了肖先生的卡内余额,这才没造成损失。
即使不谈预付费的问题,肖先生表示,因为老年人来锻炼的时段普遍不是黄金时段,是否可以针对这个特点,推出一些“分时优惠”?记者调查发现,肖先生倡议的分时优惠,目前主要存在于羽毛球馆。在丰台草桥附近的一家羽毛球馆,同样是73岁的张先生,刚刚打完一场2对2的球局,正在场边歇息。和张先生一同前来的还有十多位球友,其中不乏60岁以上的老人,但个个都健步如飞,丝毫看不出年龄的痕迹。
这家球馆,把收费时段分得十分详细,工作日和周末价格不同,每天也分为了早场、上午下午场、夜间黄金场等不同时段。其中,工作日的早场最为便宜,一片场地的价格是35元一小时。但要享受这个价格,顾客还要最低充值2000元来办理会员,否则只能按60元一小时的非会员价来计费。
而在老年人优惠方面,主要是游泳馆在提供,比如地坛游泳馆、潞城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等,但也并非十分普遍。而在乒乓球、羽毛球、健身等项目,几乎很难看到专门面向老年人的收费优惠。
年龄门槛
我知道“自己能行” 但商家不敢冒险
68岁的钟女士是个体育爱好者,乒乓球、游泳、滑冰,都是她热衷参与的项目。但相比于冬天时去公园冰场滑冰,她平时很少会选择去商场里的冰场,原因并非收费太贵,而是根本进不去门。“崇文门新世界有一个冰场,在附近算挺有名的,有一回我想去滑滑,人家告诉我,60岁以上不让进。”
钟女士表示,她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是比较了解的,对于自己的滑冰技术也挺有把握,但工作人员表示,滑冰是一个比较危险的运动,冰场就是无法对60岁以上的顾客开放。
记者来到新世界商场看到,这里的冰场位于地下一楼,场内正在滑冰的也确实都是年轻人。在场馆外的滑冰须知牌上,第一条就是“本冰场谢绝下列人士入场”,其中包括六十周岁以上老年人。
关于老人是否能滑冰一事,记者询问了冰场的工作人员,对方的回复与之前跟钟女士的说法有所不同。“我们是不建议60岁以上老人滑冰的,如果非要滑,必须签一个安全责任书,由老人自担风险。”
类似的说法,还出现在北京丽泽16号商场滑冰场,老人想滑冰,同样要签署免责条款。而在八宝山地铁站附近的一家滑冰馆,对于入场顾客的年龄限制则更为严格,连免责协议也没有,60岁以上的顾客不允许滑冰。
除了滑冰,游泳项目因为比较考验心肺功能,对于老年人参与也会有一定限制。比如地坛游泳馆,想要获得老年人优惠的前提,是到医院做一次体检,其中必须查血压和心电图,之后持相关体检证明,才能到馆内办理老年游泳证。而在良乡体育中心的大众健身馆,因为馆内有游泳项目,老人想要参与,也要提前做心脑血管的相关检测,通过之后凭证明才能锻炼。
而还有些场馆,虽然也要求体检,但具体是做什么项目却有些模棱两可。比如通州东夏园附近的一家滑冰馆,工作人员表示,冰场原则上不对50岁以上人士开放,但持健康证明者除外。而健康证明到底应该怎么开,工作人员也不太清楚。
平台搭建
老年球友不好找 望有人牵线搭桥
74岁的乒乓球爱好者秦先生,此前总会在社区的户外球场打球。虽然不用花钱,但打球的体验并不是很好,不但怕刮风日晒,而且因为球场附近缺少围挡,就连捡球都成了个麻烦事。
为了改善打球体验,秦先生也会寻找距离比较近的收费场馆,但他之前去的一家,每张球台的围挡围得又太近了。“那个馆都是小朋友练球,就在台子边上练。但我们打球需要退台,那点空间根本不够用。”
相比于场地问题,让秦先生更为苦恼的,是球友不太好找。他去过的乒乓球馆,分为包台收费和按人头收费两类。如果是包台收费,在去之前就要事先找好球友一起分摊费用,但有的朋友对于打球花钱并不太感兴趣,宁可守着环境一般的户外免费球场,也不愿意去室内打球,收费球局因此很难组起来。而如果是按人头收费,虽然自己一个人就能去,但想要找到年龄和球技水平相仿的朋友也不太容易。
在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的《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到了“搭建更多适老体育活动平台,打造老年体育赛事消费场景,促进体育产业和老龄产业融合发展”的说法。对此,秦先生也颇有感触。“现在我们想认识一些新的朋友可不容易了!打球的地方是固定的,人也就那么多人。如果能有一个政府办的平台,或者让街道社区牵头办一些乒乓球比赛,我们就有机会认识更多的球友,一起打球的地方也能更多。”
(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