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旅游日,主题为“旅游与可持续转型”。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多个旅游新职业中,入境游策划正成为备受瞩目的“新赛道”。这一赛道的崛起,背后是“China Travel”(中国游)的全面升温。截至2025年8月,无锡市接待入境过夜游客量达22.66万人次,同比增长19.3%。带着外国游客探索非遗美食、体验江南骑行,这些曾经的小众玩法,如今已成为蓬勃生长的“新生意”。
免签政策催生旅游“新赛道”
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旁的竹林小院里,茱莉正对着电脑修改行程方案,屏幕那头是即将来华的法国游客,想在无锡体验“乡村农耕游”的定制项目。“这是上周刚推出的新线路,已经有三批客人预约了。”她笑着说。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她,与曾在旅游平台工作6年的靓靓,在2023年底共同开启了入境游创业之路。
创业的底气,来自不断放宽的政策红利。2023年底,我国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增至54个;2024年底,停留时间从72小时或144小时统一延长至240小时,新增21个入境口岸。“以前外国游客想逛江浙沪地区,时间全耗在路上,现在能慢悠悠地深度体验。”茱莉说。更让她们惊喜的是,无锡的区位优势恰好契合市场需求:“作为江浙沪枢纽,既有现代都市的繁华,又能展现太湖的自然底蕴,线上客源转化率特别高。”从最初的“上海、杭州、无锡三日游”到“京苏深度游”,两年间她们已接待180多位外国游客,客单价从1000元到1万元不等。
“贴钱上班”却对市场充满信心
靓靓的导游日志里,记满了应对突发状况的心得。比如有欧洲游客对中式早餐中的“豆制品”感到陌生,她特意提前联系餐馆准备了双语菜单。尽管目前仍处于“贴钱上班”的阶段,所有收入都投入到了线路研发和服务升级中,但市场潜力让她们充满信心。“10月下半月的档期全满了,还有游客提前预订春节线路。”靓靓点开预订系统,来自俄罗斯、加拿大、泰国的订单赫然在列。更意外的是,社交平台的“自来水效应”正在显现:“很多游客是看了朋友发的视频来的,有人专门为了惠山古镇的百年银杏树而来,这种‘小众需求’让我们看到了深度游的巨大空间。”
“走出去、请进来”的效果显著
这两位姑娘的创业故事,只是无锡入境游市场的一个缩影。在南长街的茶馆里,转型做自媒体的导游李姐正用翻译软件和外国游客沟通:“以前带国内团,现在跟着年轻人学做短视频,上个月接待了12位慕名而来的澳洲游客。”像她这样跨界转型的从业者不在少数,无锡旅游博主英子姐姐就计划与外语专业毕业生合作,“不能让语言成为对接世界的障碍。”
“如今无锡的入境游游客越来越多,往年节假日最多接待400名外国游客,今年节假日都突破1000人了。”无锡裕德国际旅行社总经理王粮钢说,客源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欧美游客占比从15%升至30%,俄罗斯、古巴等国家的游客数量也在快速增长。
这一变化得益于“政策+推广”的双重发力。近两年来,无锡市文旅集团远赴海外,举办太湖文化、樱花文化专题推广活动,同时邀请海外旅游达人实地体验,“走出去”与“请进来”的组合拳效果显著。“当签证更便捷、支付更顺畅、体验更深入,外国游客自然愿意留下来感受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中国。”江苏省旅游协会副会长王洁平说。(璎珞/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