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二泉月·心情

不期而遇的美好

  | 陆晓静 文 |

  前阵,一位许久未联系的朋友,在微信圈中连续晒了些旅游照片,九宫格里万亩荷田荡绿波,夏日阳光下娇羞欲滴的荷花别样红,古朴宁静的村落中寻常百姓家竹匾里晾晒的白莲珠圆玉润……忙碌的他总喜欢在闲情里寻找诗意和远方。他的足迹告诉我,此刻他正在龙游志棠古村游玩,原来那是一座有着700多年建村历史的古村,因土层深厚的紫沙土壤中富含磷、钾元素,所以当地产的富硒白莲声名远播。

  我认真点评了他朋友圈里的照片,可能触动了他的心灵,没隔几日,我便突然收到了他从志棠古村邮寄过来的百姓自家晾晒的白莲。虽没有精美的包装,只是简单地装在了两只透明的薄塑料袋里,满满一纸箱,夏日阳光下自然晾晒干的白莲散发出阵阵莲的清香,那份意外的惊喜和感动,沉甸甸的。

  其实,尤让我兴奋激动的,是朋友寄来的白莲快递中居然夹带了一封信,虽然没有信封,只有一页纸,而且是一张有点褶皱破旧仅简单对折的普通A4复印纸,心想可能他在邮寄前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纸张当作信纸吧!起初我以为发快递时用于遮护薄塑料袋里的白莲,丝毫没留心,就在我想揉成一团随手扔了时,不经意发现那页褶皱的纸上好像有写字的痕迹,打开一看着实让人欣喜。没想到那么一个忙人粗人,工作起来电话不打微信不回,一旦用心,也极是细腻可爱。

  字里行间里有着日常的问候关心,有着志棠富硒白莲的介绍,字迹遒劲有力,洋洋洒洒写满了整张A4纸,就像荷塘里的田田莲叶铺满了整个荷塘。一想到朋友在旅途中最美好的片刻想起我来,在荷香肆意莲蓬初熟之际,在白莲晾晒之时,在农家的民宿里用蘸着莲香的笔墨书写着问候,褶皱的纸顿时变得熠熠生辉。那份不期而遇的美好,在夏末秋至里,就像风吹莲叶,激起了层层柔波。我像个初恋少女,嘴角扬起了甜蜜的淡淡微笑,一时竟爱不释手,反复看了好几遍,还四处在别的朋友面前炫耀。

  我曾收过北京朋友邮寄的九保桃、收过广西朋友邮寄的百色芒果、收过福建朋友邮寄的龙岩百香果,但从来没收过“藏”着纸质信的东西。书写和传递曾经是人们最简单最普遍的沟通方式,随着数字虚拟时代键盘敲打的节拍越来越快,手写信真的变成了一件礼物,一件非常奢侈的礼物。

  我突然想起木心的《从前慢》,从前的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慢里,透着人性的朴素、浪漫、耐性、果决,颇有一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感。现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快速的生活节奏里,回复个短信都惜字如金,谁还会有耐心提笔写字,恐怕很多人连字都忘了写,更别提书信的格式了。

  朋友的这一页手写信,让我想起来那个单纯的年代,怀念起了学生时代那种等待收信的感觉。二十多年前,我的学生时代流行交笔友,一张纸、一支笔,无所不言,互吐心事,考上大学后与同学朋友经常保持书信往来,那时没有手机电脑,打电话很贵,唯有写信。记得那时坐在教室里的我特别羡慕隔三差五收到信的同学,想起了自己长时间收不到信而频频跑班级信箱翻找的焦虑急切,想起了收到信后拆开瞬间的喜悦幸福。可惜那种美好的感觉已随着快节奏的生活消失已久,很难再拥有体会了。至今老家我房间的抽屉里还有上百封信,虽早已泛黄变脆,但仍不舍得丢弃,一封封躺在岁月的旧时光里,见证着曾经的年少青春,见证着慢时光里的美好回忆。

  眼前的那一粒粒白莲,在我的心之荷塘里,缓缓地绽放出了一朵朵莲,香远益清,秋尽却荣华,久违熟悉的感动仿佛汇成了一条河,湍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