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晚报记者 璎珞)“纪念锡剧大师王彬彬诞辰100周年暨首届锡剧艺术周”活动将于10月17日正式启动。今年是锡剧大师王彬彬诞辰100周年,数十名锡剧名家登台亮嗓,让广大戏迷朋友重温经典,感受锡剧艺术的独特魅力,表达了艺术家们坚持让无锡本土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决心。
从半个月前,小王彬彬(王建伟)就忙碌了起来。作为此次展演的导演、统筹、编曲,他几乎一人包办了大部分的活。昨天上午,当记者来到无锡市锡剧院的排练厅时,他已经开始当天第三批演员的排练。“由于此次演出人员、曲目众多,每个人演唱的选段也不同,需要将所有的人串联起来,工作量就有点大。”小王彬彬告诉记者,每一位上台的演员,从编曲唱腔到走台身形,都需他亲自看过,以此保证整个舞台表演的完整性和串联度,他感慨总导演不好当。
从演出表上发现,不管是 “彬彬腔”经典撷英展演,还是锡剧《珍珠塔》群英会,来自全国各地的锡剧名家几乎全员上阵,如周东亮、黄静慧、董红、董云华、孙薇、房美华、张金华、万建焕、小小王彬彬、蔡瑜、汤达、潘佩琼、黄彪、曾丽军、姜雪峰、曾亚明。值得一提的是,王彬彬的徒弟魏景清、高惠法、徐新艺、朱文亮等也将登台,众位徒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已有85岁。
对于小王彬彬来说,父亲王彬彬把一辈子的热情都给了“锡剧”,自己亦是如此,他的儿子也会这样坚持。最初,锡剧只是在苏锡常及上海一带受到欢迎,真正走向全国,王彬彬功不可没。小王彬彬回忆,1959年地方戏进京汇演,锡剧《珍珠塔》就在其中。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总理拉王彬彬坐下,说了一句:“我也是江苏人呐,锡剧我从小就听过,也爱听,你的演唱字正腔圆,别具一格。”不久,《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锡剧“珍珠塔”在京打响第一炮》,向全国介绍锡剧,称赞王彬彬唱腔抒情优美、柔中带刚、朗朗上口、字字清晰,并首次提出“彬彬腔”的说法。从此,“彬彬腔”自成一派,成为锡剧艺术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如今,锡剧界唱小生“十生九彬”,“彬彬腔”不可取代。
回想起初接过父亲衣钵时,自己没日没夜地练功,“当时既固执也拼,练功时候经常韧带撕拉,疼得眼泪都流下来了,我都不出声。”小王彬彬表示,年少气盛时,自己一度想摆脱父亲的光环,当时作为初次崭露头角的锡剧新秀,想要在锡剧中创新自己的内容,未曾想,热爱锡剧的戏迷们却毫不买账。如今想来,自己过于自信和轻狂了,但谁没有那个时候呢。王建伟表示,对传统文化艺术心怀敬畏,才是弘扬民族文化的正道。
如今,王建伟已年过六旬,依旧驻颜有术,在舞台上风姿翩翩,虽然退休了,却闲不下来。“请我演出、演讲的人很多,自己也很喜欢跟年轻一辈交流,教授表演技巧则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小王彬彬笑着说,现在演出的唱腔、台词几乎都是自己写,使得表演可以更完整全面。为了戏,他不抽烟、不喝酒,睡觉、吃饭更是准时定点,在养生方面几乎到达了严苛的地步。王建伟感慨道,锡剧是他生命中的第一位,而“彬彬腔”的接力棒现已传到了其子小小王彬彬和徒弟们的手中,希望年轻一代能够和其他锡剧艺术家们一起,继续传承和发展“彬彬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