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娃学唱锡剧
大有可为
这个新学年开学,无锡市文化艺术学校戏曲表演专业(锡剧表演方向)来了13名小学毕业生。前不久,学校对这13名新生进行了摸底调查,男生只有3位,土生土长无锡娃约占三成。该校副校长、市季志良锡剧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季志良说,作为锡剧发源地的无锡,肩负着传承、振兴锡剧的使命。虽然目前锡剧专业招生本地娃比较少,但是他对锡剧的未来很有信心。
这13名一年级学生中,外乡来的娃占了7成以上。该校老师坦言,现在的小孩子能讲无锡话很少,有的根本就听不太懂。锡剧有其独特的韵味,唱词和念白中也有韵脚,孩子还需从了解无锡话开始。
戏曲表演讲究男女搭配,诸如锡剧经典选段《双推磨》等不少剧目表演都需要男演员。今年新生中男生只招到3人,男学生过少无疑限制了锡剧的表演与未来发展。他分析招收的学生基本为小学六年级学生,招生期恰逢“小升初”,“无锡是教育高地,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的教育。把锡剧作为一项兴趣爱好培养家长还能接受,很少有家长愿意让孩子未来从事锡剧表演,更愿意让孩子走常规的升学路径。”为此,为了招到好苗子,无锡文化艺校扩展了招生范围,近年来学校从常熟、常州等周边城市招生,甚至还远赴徐州到当地武校中找寻锡剧表演的好苗子。学校还计划明年招生提前开展并多招收一些男生。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自小受锡剧熏陶的季志良介绍,众所周知,一名锡剧演员必须多年如一日学习“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付出的努力多于常人。“但学员们苦练多年后工资很可能还没有快递员、销售员多”,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一度感到迷茫和困惑,但坚持下来的还是很多。季志良坦言,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会说无锡话,更听不懂锡剧念白,然而,进戏院听过锡剧的年轻人不少会被锡剧打动,慢慢成为锡剧迷。
近年来无锡不少学校成立锡剧社团,创编锡剧校本课程,教学不断推陈出新,不少孩子乐在其中。江阴市南闸中心小学将锡剧融入美术、音乐、语文等多门学科教学中。副校长耿宇红说:“音乐课师生共唱锡剧,美术课画锡剧人物,语文课会分析锡剧人物,发掘孩子们对锡剧的兴趣,爱家乡爱祖国。”省锡剧团锡剧老师韩卫忠还为学校改编锡剧曲目,深受学生欢迎。无锡文化艺校戏剧科科长王国林介绍,他们学校近年来创编了《白蛇传》《沙家浜》中的《奔袭》等新戏,锡剧教学对唱段和武戏含量进行了调整,以京剧、昆曲训练学生基本功和身段。
2012年起,市少年宫每年举行无锡市“小小红梅奖”少儿锡剧邀请赛,吸引了越来越多学校参与其中。无锡市“小小红梅奖”少儿锡剧邀请赛的发起者之一、市少年宫副主任王伟澍说,第一届比赛举办时只有10余个节目登台,到去年第七届比赛已有29个节目200余名学生登台表演。“锡剧要传承和振兴一定要有观众基础,我们做这些工作就是希望能培养出新生代的锡剧观众。”王伟澍介绍,传统艺术的发扬还要借助新手段。“去年‘小小红梅奖’比赛首次进行了网络直播,有大洋彼岸的观众给我们留言点赞,让人欣慰。”
无锡文化艺术学校自1959年建校之初就开始培养锡剧专业人才。季志良表示,政策支持坚定了他们培育锡剧人才的决心。锡剧革新和振兴是一个大课题,还需各方共同努力,期待有一天无锡市民都愿意自掏腰包购票观戏。
(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