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乐龄

耄耋老人建言青年人别贪图安逸,而要学会“自讨苦吃”:

“生命的长度高度和厚度,需要自己去‘度’”

  “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这句调侃广为人知,不少人对体育老师的印象似乎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好像体育就跟舞文弄墨不沾边。今年85岁的邵心诚,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半辈子,用行动否定了这一观念。他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无锡市祠堂文化研究会会员和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

  阅万卷书投千篇稿

  “事实上能把体育运动做得很好的人,都是非常聪明的。”1956年,邵心诚还是无锡师范学院的学生,那时就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养成了“爬格子”的习惯,对于托尔斯泰、雨果等文豪的经典作品,他几乎能出口成诵。不经意间投给《工人生活报》的稿子见报了,这对当时的“文艺青年”而言,是莫大的鼓舞。除通讯报道外,他在诗歌、小说、随笔等方面全面开花,稿件也被《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体育报》多家媒体选用。

  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在北京召开,在大学任职的邵心诚随队赴京参观。他观察到当时的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夏翔亲自布置跳高场地的细节,结合当天跳高组取得刷新纪录的好成绩,所撰稿件《总裁判的心意》登上了《人民日报》,这更为他的笔耕不辍增添了动力。据不完全统计,邵心诚的作品被媒体刊登录用数量累计超过3000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览壮丽山河书风土人文

  早在学生时代,国家兴起四大名镇、四大米市的评选,邵心诚就对祖国的大好山河充满好奇,工作后跟随各项体育比赛和活动,他的足迹遍布全国三百个城市。三探黄山、四登泰山,漫游了自海南三亚至辽宁丹东所有的沿海城市,上过林海雪原、走过戈壁沙漠。在他看来,旅游并不是单纯的游山玩水,更重要的是增长知识,每行至一处,当地的人文风土总能见诸他的笔端。

  “早年许多旅游景区都未经开发,旅游就是冒险”,谈起曾经的旅游经历,邵心诚精神气更足了。有一次在温州组织赛事时,他打听到一个原生态景点,只身前去探险,不料在山间的原始森林里迷了路,最后趟水而行才走了出来。“这是那个年代独有的惊险刺激,也为我的创作提供宝贵的素材。”

  “年轻人要学会‘自讨苦吃’”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是不少年轻人向往的生活状态,但最终大多数人还是坐在写字楼、躺在客厅的沙发上通过手机屏幕感受憧憬中的秀丽山川,抛去工作和娱乐之后的碎片化阅读也很难让人收获酣畅的满足感,邵心诚却把这种向往活成了现实。

  “最大的秘诀在于‘心诚’,勤勤恳恳去做,很多事就能做得成”,读书、写作和旅游给他带来了很多的成就感,伴随而来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和幸福感的攀升,“看到自己的想法能被印刷出来,我想人到晚年依旧可以发挥自己的价值”。

  邵心诚认为,生命的价值需要主动求索,人的生命有长度、高度和厚度,这三个度需要自己去“度”。“生命的长度取决于你的生活方式;思想境界能到达怎样的高度取决于人生阅历;而生命的厚度就要看你如何来充实自己的生活了”,在邵心诚看来,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用“折腾”来形容,无论是年轻时胆大包天的探险,还是耄耋之年依旧在各个组织任职,参加活动,这些“自己给自己制造的麻烦”为他的人生添上了斑斓色彩。

  “‘麻烦’到最后是‘不麻烦’,没有这个‘麻烦’,今时不知明日,生命反而显得更‘短暂’”,邵心诚劝诫今天的青年人,贪图安逸并不是好事,建议青年人把握好自己年轻的资本,学会“自讨苦吃”,活出生命的价值。

  (晚报记者 陈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