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二泉月·心情

母亲进城

  | 谢建骅 文 |

  母亲今年八十五岁了,身体还好,能吃能睡,能走能行。她住在乡下,我们总是不放心,几次三番动员她来城里住,她就是不肯,且又固执,作为晚辈也无奈。前些时间,我们特地开车回乡接母亲,车子就停在家门口,母亲被逼上梁山,只好就范,收拾行李与我们来到了城里。

  母亲进城,全家人十分高兴,千方百计地让母亲吃好、住好、玩好,我几乎停下了手头的事情,尽可能地多陪陪母亲,开车带她出去玩、逛街、购物、聊天,让她在生疏的环境里开开心心地生活。

  自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人过,平时少了说话的人,显得很孤单。母亲来到城里后,我一有时间就陪着母亲,与她说说话。母亲很健谈,一旦打开话匣子,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记忆力极好,几十年前的事情依然记得清清楚楚。交谈时,她回忆了十岁时的一件事。人生最大的不幸是少年丧母,母亲六岁时就没了娘,丢下了她与两岁的弟弟,后来她父亲续弦,后妈又不善良。十岁时,后妈让她洗蚊帐,那时的蚊帐是棉麻布做的,浸到水里,连大人都难洗得动,况且她又是个瘦弱的孩子,那天因她没洗蚊帐,后妈一天没让她吃饭,我听了心里震颤不已。后来她又被亲戚家领去帮带孩子,受尽了打骂和欺凌,母亲的童年十分悲苦,有家等于无家,过的几乎是颠沛流离的生活。我几乎是含着眼泪在听她讲述,让她倾诉一下几十年积郁在胸中的苦痛也是好事,所有这些不幸,她没对外人讲过,她知道儿子才是倾诉的对象,才是最亲近的人。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真是“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亲情的伟大与重要。坐在母亲的身边,感受母爱的温暖,正如《万爱千恩》中的歌词说:“叫一声爸妈有人回答比啥都重要!”坐在母亲的身边与她说说话,又是何等的幸福。

  母亲进城,陪她逛街是少不了的。在乡下时,她年龄大了,家里原有的一辆三轮脚踏车也踏不动了,长期宅在家里,很想去街镇上逛逛,但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电话里我听了很不是滋味。这次进城,我开车带她去南禅寺看庙会,逛店铺购物、尝美食;去太湖边坐游船,欣赏湖光山色;去惠山古镇游玩,购物、赏景、看熙熙攘攘的游人。母亲自言自语说:“城里的人真多,真热闹!”这次我带她逛锡惠公园时,与她一起坐缆车登上山顶,体验了一次高空赏景的刺激。坐缆车时,我生怕母亲害怕,与她多说话,分散她的注意力,到了山顶,俯视城市美景,母亲乐得像个小孩,东看看、西望望,我边看边给她讲解。“无锡城的景色真好看。”母亲告诉我,这是她平生第一次登山,看到全城的景色,太高兴了,脸上的笑靥如花儿一样地绽放。

  母亲进城后,我工作再忙也要回来陪母亲吃饭。妻子知道母亲喜欢吃的菜,总是到菜场挑着买,回来细心做。母亲平时喜欢吃甜,妻子在做菜时尽可能考虑老人的口味。每天我除了早餐,因要送小孙子上学,午饭和晚饭一定会在家陪着母亲一起吃。吃饭时,妻子总是不住地往母亲碗里夹菜,母亲边吃边表扬妻子说:“你烧的菜真好吃。”妻子笑着说:“好吃就多吃点。”婆媳俩对视一笑,饭桌上洋溢着温馨的气氛。

  母亲一生勤劳,生活节俭,她在屋后还种有自己的园地,蔬菜是自给自足。进城的第五天,母亲坐不住了,天天嚷着要回去,劳动惯了的母亲,总是不放心她的蔬菜园,栽下去的油菜要浇水了,扁豆要采摘了,越冬的小菜能移栽了,红薯要刨了,花生要收了……整天地嘟囔着,愁得夜里睡不着觉,一家人没办法,只好依着她,正好接连遇着我外出有事,不断地顺延,到了第三天,我已不能再搪哄老人了,其实一家人也有意让老人在城里多留几天,或就不想让她回去。

  母亲回乡了,是孙子开车送的,就在母亲上车的那一刻,我看着她蹒跚的老态,我忍不住眼噙热泪,心里酸酸的,母亲辛劳了一辈子,现在老了,我多想母亲在城里多住一些日子,享享福,或就在我们这里住下,那该多好啊!以尽尽我们孝道,让她老人家安度晚年,这也成了搁在我心里的一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