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连接三大湿地通向太湖

小溪港沿岸三年治理华丽变身

  进入深秋后,家住落霞苑的朱阿姨每天吃过午饭,就要约上老姐妹一道漫步小溪港散步晒太阳。河水清清、鹭鸟展翅,斑斓的秋色尽收眼底,暖阳下有种说不出的惬意。作为无锡主要入湖河道之一,这条河由北向南“串”起三大湿地公园后汇入太湖。历经三年的整治,曾经两岸脏乱、屡被投诉的小溪港部分河段终于华丽变身,成为无锡又一片美丽景区。

  华庄很多河道是小溪港的支流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城市绿肺”。在无锡经开区,这条名为小溪港的河流由北向南连接梁塘河湿地公园、尚贤河湿地公园和贡湖湾湿地公园,最终汇入太湖。小溪港(又名蠡河),北起曹王泾,南至太湖,总长度6.8公里,河宽约30米,是无锡地区重要的入湖河道之一。对于华庄地区来说,小溪港还是母亲河,同时也是经济开发区唯一一条入湖河道。

  华庄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开区内有95条河道,其中华庄街道有69条。“这些河道中很多是小溪港的一二级支流!”经开区的重要定位就是生态环保示范区,而生态环保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就是深化太湖治理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小溪港的整治水平,直接关系着华庄街道乃至经开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记者来到位于大通路以南、落霞苑小区以东的小溪港河段,如果无人提醒,还以为是走进了公园。这里河水悠悠、鱼虾游弋,秋风下两岸垂柳摇曳,沿岸有三三两两的垂钓人,不时还有白鹭入镜。“河对岸已整治到位,落霞苑小区和观山名筑小区居民现在都喜欢到河边散步。”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江南水乡,以前乡镇企业、居民住宅大多都是沿河而建,为当时的经济发展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就在几年前,沿岸还有很多企业和自然村,一些河段还存在着不少“散乱污”的企业。因为它们的加工技术较低、生产条件较差,加上污水管网不到位,河道沿岸有不少环境问题。附近观山名筑居民就曾经多次投诉,反映河道旁有大量垃圾堆积、河容岸貌环境脏乱。

  两年搬迁20多家企业100多户居民

  “检验无锡生态环境有没有改善,重要标志是流域水质和太湖水质有没有改善”。2016年3月初,市委主要领导专程调研小溪港,全面启动了小溪港沿河环境整治。也正是这一年,无锡掀起新一轮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大幕。

  污染在河里,根子在岸上。对小溪港6.8公里流域范围,华庄街道严格按照“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强化污染源头控制,禁止对环境影响大、有生产性废水项目的进入。同时,对河道沿岸老旧问题企业、居民自然村等整体搬迁,还开展了沿岸地块平整清理,推进岸坡整治等大量工作。

  自2016年以来,对小溪港沿岸区域重点拆迁过程中,仅小溪港沿岸100米内就搬迁企业20余家、居民100多户,落霞桥、蠡河口、钱家桥、陆甲里等多个沿河自然村完成了搬迁,从源头上防止污水进入河道。在小溪港流域,街道按照“两断三清”标准,已经关停清理“散乱污”企业作坊220余家。

  三年来,对小溪港沿岸已拆迁区域,由经开区统筹分步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目前,小溪港沿岸约2.6公里河段已完成绿化建设,包括周新路到高运路、大通路到高浪路、高浪路到和畅路、吴都路到和风路等,沿岸生态环境建设阶段性工程初见成效。

  支流深化治理仍在路上

  “沿岸整治的工程量非常大,难度也不言而喻!”由于这一工程除了沿岸区域整体搬迁和岸坡整治外,还涉及控源截污、水系沟通、生态修复、长效管理方方面面。在经开区和街道领导的关心重视下,根据经开区“三纵三横”水系规划布局,华庄街道在新一轮的小溪港整治中,仅对沿岸搬迁就已投入资金约3.2亿元。通过外源治理和内源治理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小溪港水环境容量,让小溪港及其所有支浜环境能够进一步向好。

  为了让河容岸貌能够不断改善,目前经开区、华庄街道正在进行小溪港综合整治方案修编,方案中更突出精准治理、科学治理。下一步,将重点针对小溪港尚未整治到位的河段,继续深化综合整治,开展沿岸生态绿化景观建设等。此外,还将加强小溪港口渔船停泊区集中规范整治,提升长效管理;进一步开展小溪港支流生态综合治理、样板河道建设工程等。

  (晚报记者 袁晓岚/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