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滨湖区首届河长制暨治水高峰论坛12日举行。作为全国第一个县区级层面举办的专业性治水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全兴、任南琪受邀作了主旨报告,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大学等院校、研究所的专家和环保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为治水工作建言献策。
作为治太保源的最前沿阵地,近年来,滨湖区坚持“生态立区、以水定城”,在治水实践上大胆探索,在河长制管理上革故鼎新,形成了独特的“滨湖模式”。2016年以来,该区“河长制”不断完善升级。2016年12月,滨湖区“河长制”治水经验上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其举措受到各界肯定关注。目前全区劣五类河道与去年同期相比已下降40%,年内将完成50%的消劣目标。
县区一级是治水的前沿阵地,近几年,滨湖区通过组建河道保护志愿者联盟和公众河长等形式,形成了政府河长与民间河长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坛论上还建立了水环境综合整治“专家库”“企业库”,张全兴、任南琪等40余名专家学者和首批20余家企业入库,将进一步整合治水领域政产学研的优势资源,开启“强强联合,精准治水”的新一轮实践探索。
论坛活动中,多位专家学者为水环境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工程院院士任南琪做了“海绵城市理念与黑臭水体治理对策”主旨演讲。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金相灿在“太湖水污染与富营养化状态变化及控制思路”演讲中,建议全面系统地开展太湖流域及湖泊的水质、底质与水生态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的调查研究。以充实、可靠的系统大数据,作为制定治理方案的基础,开展太湖水生态现状以及近年变化的系统分析并作出准确的评估,找出太湖目前应当控制的主要控制因子,进而从流域出发,研究太湖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态势。
滨湖区水利局局长韩洪法表示,下一步滨湖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重点在河道消劣上补足短板,加大对全区劣五类河道的消除力度,加快推进速度,确保2020年全区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促进水环境治理迈上新台阶。 (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