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看无锡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参观无锡钱王祠

钱氏家训镌刻在他的生命里

  本报讯(晚报记者 黄孝萍/文、摄)11日下午,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来无锡惠山古镇上的钱王祠访问。作为钱氏后人,他是第一次来到这里,见到影响了钱氏子孙后代的家规家训感到十分亲切,表示这些先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已镌刻在自己生命里。

  在无锡的钱王祠里,无锡和杭州两地钱镠研究会的工作人员陪着钱永刚一同察看祠里的布局。今年是“两弹一星”奠基者钱学森逝世十周年,也是钱学森夫人蒋英诞辰一百周年,钱永刚特意回到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吴越大地。谈及父亲钱学森,他最佩服父亲从不人云亦云,保持着独立思想。钱学森始终以科学家的眼光来关心各个领域,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便到晚年,也没停止过对客观世界的思考和探索。

  对于子女的学习,钱学森并不苛求完美。一次钱永刚考试得了4分(5分制),钱学森得知是粗心的计算错误后,并没有责怪,而是说“努力就好,允许犯错”。与一般科学家不同,子女们常能看到钱学森在家的身影,因为他不主张加班加点完成工作,喜欢看到身边人能在工作之外看点书,学习不同的知识。钱学森的爱好也很多,他喜欢摄影、绘画,会吹铜管。他对教育也有自己的思考,他参与筹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亲自担任近代力学系主任。他“主张理工结合,以理为主”,在他任教期间培养的人才,后续形成“百人一院士”的奇观。从这个意义上看,钱永刚认为,钱学森也是一个教育家。他表示,父亲一生都很关注教育事业,不希望看到中国学子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

  谈及父母,钱永刚说,他们对自己一生的影响很大。比如培养了他爱看书的习惯,这让他受益终身。在他看来,认识和探索外在世界离不开读书。另外,父母“淡泊名利、低调做人”的教诲也影响着他一生。每每看到钱氏家训,他都感到亲切。虽然不能全文背诵,但早已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习得。

  杭州钱镠研究会会长助理钱刚表示,钱学森的成功与钱氏家训密不可分。一部《钱氏家训》绵延千年,使得钱氏家族名人辈出,特别于近代形成“井喷”。钱氏家族是中国出院士最多的家族,仅无锡钱家便出了10位院士和学部委员。钱学森当年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祖国,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受《钱氏家训》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感召。

  当晚,杭州和无锡两地钱镠研究会互赠钱镠研究文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