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声声,走近你我,这里是吴语melody,吴语美乐地!”在无锡市立人小学,每周的吴语melody又开课了。吴语分享人“淡然老师”蒋志新坐在学校录音室中,开始了新一期吴语音频的录制。
立人小学《吴地文化——浸润于校园的校本课程建设》研究开始于2015年,目的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丰富和扩充校本课程,使学生在吴文化环境中汲取养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该校校长陆玲介绍说,“我们学校的新市民子女非常多,开展吴文化的课程研究学习,能够帮助他们以更开放、积极的心态接受吴地文化,同时也能增进这些孩子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据悉,立人小学以传统的吴地文化为养分,创新吴地游戏,寻访吴地名人名胜,学习吴地语言,真正把吴文化的传承融入到校园学习中。采访当天这节“吴语melody”学习的词汇是“白相”,淡然老师先用普通话解释了一遍词语的意思,再用无锡话缓慢重复“白相”这个词。学校为了推动吴语的传承,每周还设置了“吴语日”。“这一天里,老师和本地孩子讲吴语,本地学生教外地老师说,外地孩子学会了回家还会教爸爸妈妈说。”学校吴文化研究课题中心组成员钮佳栋介绍。
吴地游戏课题组在课程开发时,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筛选,最终选取了40个适合低、中、高年级进行活动的游戏,编入《吴地游戏校本教材》。钮佳栋表示:“学校最后选定打陀螺、斗鸡、滚铁环、掰腕子四种游戏,教师利用大课间、体育课、体锻课时间带领学生了解游戏内容,让孩子们真正走进游戏。”
结合吴地特色创设相应的环境,学校构建了颇具吴地特色的“吴文化一条街”,展示了彩泥捏制的美食、手绘的油纸伞、版画国画绘制的扇面等物品。走廊、楼梯等处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张贴了吴地的人文故事和地方知识,方便学生了解和学习吴地文化。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校持续丰富节日课程的内容,逐渐将元宵节、冬至、春节等传统节日的教育纳入到吴风越俗校本课程,并且立足茶乡地域特色,带领学生们走进茶村体验采茶、制茶、品茶,让他们感受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陆玲表示,立人小学吴文化的课题研究已经进行到2.0版本。2015年开始的《吴地文化——浸润于校园的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实践已营造了一个浸润式吴文化学习氛围,今年新开的课题《以吴文化为核心的立人校本课程深化研究》将把吴文化的研究变成立体的研究课程,每一门学科都会以吴文化为中心,制定属于立人小学特有的吴文化教育方法。
(陶粼璐/文、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