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二泉月·晚会

说书先生与苏式面点

  | 殷德泉 文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君到姑苏游,除了游苏州园林,听苏州评弹,还应该吃苏式面点。千年的文明衍生了以“苏”当头的苏式文化生活,经常听苏州人说:出门两大事,吃面与听书,悠闲生活可见一斑。

  评弹是运用苏州方言的一种说唱艺术,唱腔柔美,沥沥莺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其艺术特色体现了苏州人追求的精细完美。

  苏式面点是一种吻合苏州人饮食口味的面食,注重汤水,精工细作,讲究色、香、味全在,品相极好, 工艺上乘。

  苏州人讲究的是按时令吃面,如春夏有三虾面、枫镇面,秋天有蟹粉面,冬天有羊肉面。

  要说吃面,说书先生(评弹演员)全是美食家老吃客,他们一年四季闯荡江湖,见多识广,吃面可当风雅事,说两桩评弹演员吃面的轶事趣闻。

  某年暮春,正值河虾旺季,苏式面店裕兴记隆重推出一年只做一时节的面点“三虾面”。何谓“三虾面”?老吃客一听便知,由虾脑、虾仁、虾籽调料做成面浇,面做成拌面,而不是汤面,这样才不会流失面浇的珍贵,鲜美无比。正逢上海评弹团的弹词名家赵先生正好来苏光裕书厅演出,说唱《珍珠塔》细致入微,调动各种手法让听众饱尝其精华,好一比美食“三虾面”回味无穷。名家演出天天爆满,凭啥?响档艺高有特色。演出在掌声中结束,有两位赵开生先生的书迷即“赵迷”去后台拜望赵先生。见面后他俩盛赞赵先生的艺术,听了十分过瘾,并同时发出了邀请,先开口的一位蛮有把握地说:“赵先生,明天请你‘松鹤楼’吃大餐。”赵先生连忙婉拒。后开口的一位胆怯地说,“赵老师,明天请你吃碗面阿肯赏光,去“裕兴记”吃三虾面,阿好?奈一定要去格。出虾仁、出虾脑、出虾籽,啥个功夫,鲜美无比,就像你刚刚弹唱的‘进房门又出门’一层又一层地描绘,味道赞噢。”这位“赵迷”将三虾面的手艺味道与赵开生的书艺有机地比较,赵先生会意一笑,正合他意,欣然应邀。两位“赵迷”相对而笑,尽在不言中。

  又一年初夏,“同德兴”名店重磅推出时令招牌面——枫镇大面。苏州老吃客、时尚客,蜂拥而来。钟爱苏式面点的评弹演员何止赵先生一人,已故评弹名家杨振言老先生与二三好友特从上海赶来,为尝尝名声四震的枫镇大面,早己定座,临窗一桌。堂内是古色古香的苏式装饰,吃客与服务员川流不息;窗外是小桥流水,枕河人家,不时还传来弦索叮咚,吴侬细语。杨先生笑容可掬,只见他拉开话闸子有兴而言:“啥叫枫镇面讲拨奈(你)听,相传,乾隆年间皇帝私行下江南又来到姑苏……”吃客早认出大名鼎鼎的名家杨先生,好不高兴,遇上名家说书,吃面吃出外快哉,枫镇大面在食客中又加深了印象。

  店经理闻听前来招呼,见了杨先生似见老友,殷勤招呼,并主动介绍起“秘招”:“枫镇面的面汤……”经理还在滔滔不绝,不知谁出一言:“杨先生的书艺和同德兴的枫镇面真是异曲同工之妙。”先生忽觉面香扑鼻,原来香醇汤白清澈见底的枫镇面已到眼下,嗅觉、视觉、味觉一齐对焦枫镇大面,杨先生连声称赞。现今“同德兴”的枫镇面竟上了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其名远扬。

  苏州评弹与苏式面点都是精工细作,追求品质,体现了苏州特色。去苏州旅游,勿要忘记听一曲苏州评弹,尝一回苏式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