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二泉月·市井

发型

  | 遥远 文 |

  发型这个问题,对我而言,是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后才开始考虑的。之前的十八年不存在这个问题,剃头佬那个年代,男的发型,一般就是两种:一、板寸头;二、西装头。那时,父亲觉得我头发该剃了,就下剃头(“西装头”)的指令,我就去老老实实地执行。

  告别父亲进入大学,那个年代,港台明星大多是“长发西装头”这种发型,影响内地青年人。“长发西装头”在那时的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很有市场。小平南方谈话,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遥远的大西北,父亲至少整个学期见不到我剃啥头。“从头开始”!青春躁动的我,偷偷地激动地选择了“长发西装头”。

  后来,遇上北京天宁寺小巷里的一个普通又特别的残疾人理发师——瘸腿,发福——一年四季摩丝铮亮,鲜艳的领带,别致的领带夹,尤其大夏天,白衬衣,红领带,领带夹,连同小巷,连同他的瘸腿,气场让我震撼。他给我理的发型,至今仍感到精神。他给我的发型设计了“板寸头与西装头的合资企业——主体西装,两边板寸”。很多年后,我意外地看到电视上某邻国少壮派国家领导人的发型是那样的熟悉和亲切。那时,因为在外地工作,一年很少回家,但每次父亲看到后,都会指出“太难看”“像个二流子”“太不稳重”。母亲政治高度一生与父亲保持忠实的一致,也会随即跟进。这种发型虽然一直在父母亲那边找不到市场,但是这二十多年来,我执念。这二十多年来,这个“太难看”“像个二流子”“太不稳重”的发型也全程伴随、全程参与、全程见证与全程体验了我的一些高光,一些幽暗;一些激情,一些低沉;一些清晰,一些模糊。

  现在,后知后觉的我终于顿悟,需要对发型来一次否定之否定之否定,回归“西装头”。父亲将年过八十,他终于将看到老大儿子留了符合他标准和要求的发型。但是,父亲不会知道伴随发型的转型,还有我内心的重塑——父亲会以为儿子终于“稳重”些了,真相却是“返璞归真”,一个内心的少年再次回来,并且愿意长住此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