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德泉 文 |
难忘四十多年前,江南水乡春节时期农村青年结婚的场景。
春节过年,这个节日是农村一年中最热闹最欢乐的时候,办婚庆喜事特别多,因为冬季农闲,又刚刚分红,手中有钱,办喜事是最合适不过了。
记得有一年春节,邻居根生要结婚办喜事了,根生的父亲诚邀我参加。江南农村浓郁的婚庆,特别是迎亲一幕,直到现在记忆犹新。
四十年前的冬天好像比现在冷得多。婚庆那天,气温很低,屋檐下吊着根根冰凌,门前小河中结着薄冰,说起话来能见一股股热气。气候那么寒冷,而根生家却显得热气腾腾,忙忙碌碌。
婚庆的第一个高潮,也就是迎亲。水乡迎亲,是用快船去接新娘子,好比今天城市里要用小轿车接新娘一样。迎亲船也称喜船,得把原来的农家船装扮一新,最主要加宽船身,两旁两支橹,特别令人注目的是新郎官挑选了十二位身强力壮的青年,个个都是摇船的好手。
船舱里放满了彩礼,红红绿绿;我们都是男方家迎亲的傧相,都是年轻人,坐在舱内个个喜笑颜开;一位富有经验的船老大掌舵,这真是迎亲航行得靠这位舵手了。新郎官站立船头,一身土布新装,一双新的布鞋,刚理的新头,发上略抹点生发水;新头、新衣、新脚,从头新到脚,虽然土气,但十分喜庆。
“哎,接亲开船哉——”船老大一声令下,只见十二位少壮派船手脱掉外套,清一色海魂衫,身强力壮,个个浑身是劲,健美雄壮如同海军一般,口中发出阵阵“哎、哎、哎”很有规则的吆喝声,只见船身破冰而动,薄冰自然荡开,喜船飞速向前,比轮机船还快,两岸站满了人争相观看。迎亲船充满了喜气亲情,一下子远离了村落,因为离新娘家太近,特地绕向大河荡兜一圈,再转向新娘家。我心随船,快得心怕要飞出来似的;随船的我无比兴奋,高兴得再也坐不住,第一次享受到江南农村婚庆特有的好奇与快乐。
炮仗震天响,迎亲船吉利上岸。新郎官当前,彩礼在后,喜气洋洋,好不威风。岸上挤满了新娘家的亲亲眷眷,乡里乡亲,大舅在迎接我们,长辈在喜颜相迎,独不见新娘出来,原来时间不到……
“接亲要开船哉, 请新娘起身下船哉。”这时新娘房里沸腾起来了, 还隐隐约约听见哭笑之声, 我想这是谁在哭啊, 哦, 新娘不舍得出嫁, 表示伤感在告别亲娘。据说姑娘结婚告别父母长辈是要哭别的, 不能笑, 不然会不吉利的。小孩们都在笑,年轻人不敢笑,再望新娘,只有哭声不见泪花,我担心她会笑出来,天下第一件称心愉快的事,她怎能不笑呢。
突然新娘的大哥背起新娘走向“迎亲喜船”, 嫁妆物跟出,唧唧喳喳,那是街坊邻舍的啧啧之赞。在众目睽睽之下,新娘头也不敢抬,在嘻哈声中下了船。
“开船哉!”船老大一声大呼,船像离弓之箭飞速回转,这时候新娘坐在舱内,新郎站在身旁,新娘含羞低头,好得是头上有方巾,只是新郎有点尴尬,绝无现在这么开放活泼。不知十二少壮哪来力气和雷鸣般的声音:“一、二、三向右,一、二、三再向左!” 十二人廿四只脚在用力晃动, 喜船晃了几晃,只见一会儿新郎晃倒在新娘,一会儿新娘又紧紧抓住新郎,刚刚发现男女“授受不亲”,连忙缩手,引得十二少壮和全船人笑个不停。“转来哉!”岸上有人在呼喊,男方喜场上鞭炮响起,百来人涌向河滩驳岸,首当其冲的是新郎的大哥,因为新娘上岸是不能着地的,背下船是郎舅,背上岸进新房的是伯伯,这是规矩也是风俗。
锣鼓咚咚响,“新娘子来哉,大家快点来看啊。”小孩子起劲地喧叫着,争看新娘的男女老少把新娘子围得水泄不通,背着新娘的男方伯伯好不容易突破重围,总算把新娘子背进了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