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乐龄·悦苑

“三自一多”能延年

  “三自一多”可长寿。“三自”:自我调节、自得其乐、自感不老。“一多 ”:多多包涵。

  ◆自我调节气定神闲◆

  岁月不会天天平静如水,人生不会事事如意,麻烦往往如影相随,让人无法彻底甩掉。生活中的麻烦一个接着一个,你按下葫芦,却浮起了瓢。麻烦与快乐是孪生姐妹。我们要像泰戈尔一样,把麻烦看做是生命中赖以表现自己韵律的一部分,以豁达、从容的心态处之。

  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应火冒三丈,更不应为一些区区小事彻夜难眠。现代医学认为,不惟精神疾病,而且诸如癌症、心血管病、胃肠病等,也与精神因素有关。客观事物对精神产生刺激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要学会自我调节,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处事不急不躁,真正做到心静神安。

  ◆自得其乐乐在其中◆

  朱熹说:“如曾点浴沂风雪,自得其乐。”汪曾祺说,他在写作时是最充实的,也是最快乐的:“凝眸既久,欣然命笔,人在一种甜美的兴奋和平时没有的敏锐之中,这样的时候,真是虽南面王不与易也。写成之后,觉得不错,提刀却立,四顾踌躇。”他还说:“此乐非局外人所能想象。但是一个人不能从早写到晚,那样就成了一架写作机器,总得岔乎岔乎,找点事情消遣消遣,通常说,得有点业余爱好。”

  人到老年,应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积极培养兴趣爱好。让充实的生活带给自己浓浓情趣,以消除孤僻郁闷感,使机体各种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相协调,提高老年生活质量和生命活力。

  ◆自感不老童心永驻◆

  自感年轻就不老,要想自己年轻,有个好办法,就是忘记自己是老人。许多老年人因为上了年纪,就自感如同天之黄昏、秋之枫叶,离天远、离地近了,因而产生焦虑情绪,失落悲观。这种怕老、畏老的心理,必将对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加快衰老进程。

  梅尧臣诗云:“有生无不老,岁事看秋箨。一身忧已大,毫发谁能度。”其实,年龄并不是机体衰老的惟一因素,心理衰老才是疾病的根源。保持一颗水晶样的童心,能对世界多一分好奇、多一分关爱,思想上永远年轻,思维上永远不老。所谓“童心常在寿比南山”,就是这个道理。

  ◆多多包涵大度处世◆

  人生舞台上,社会生活将各种角色聚集在一起,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恩恩怨怨相生相伴。面对这些,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多多包涵。包涵意味着胸襟宽广、遇事通达。包涵能使非原则性矛盾化解于无形,使紧张的人际关系变得融洽,驱散忧愁与烦恼。对于老年人来说,生活圈子逐渐变小,朝夕相伴的是自己的老伴。因此,越是老夫老妻越要彼此信任、彼此体贴,更重要的是要彼此包涵。只有这样,才会拥有好心情、好身体、好生活。“日出东海落西山,喜也一天,忧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心宽体健养天年,不似神仙,胜似神仙。”(宋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