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0日至16日是第29个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昨天,一场城市节水宣传周“云启动”仪式启幕。据悉,今年的城市节水宣传周紧密围绕“养成节水好习惯,树立绿色新风尚”主题,积极推动节水型城市创建,让节约用水为无锡高质量发展添加“绿色”动力。
数据:去年市区取用水总量53375余万立方米
从市节水办了解到,去年市区全年取用水总量为53375.26万立方米,由于SK-海力士半岛体、华虹电子等芯片生产企业扩建或增加产能因素影响,取用水量比2018年增加2.95%。市区城镇自来水年供水量为47424.71万立方米,较2018年增加4.85%,其中日最高供水量达到155万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市区万元GDP取水量为8.78立方米,较2018年的8.76立方米略有上升,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8.67立方米,位居全省先进水平。城市居民每日生活用水量为152.52升,节水型用水器具普及率100%。
“从去年的用水数据来看,工业用水量呈下降趋势”,市节水办负责人分析,这也得益于节水技术在锡城许多企业得到成熟利用和推广,同时再生水利用率不断提高。相对而言,居民人均用水量有所上升,尽管符合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不高于160升的要求,但较2018年仍有所上升,“反映了市民节水意识不够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对节水没感觉。”
在污水再生水利用方面,去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5%以上,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为25%以上,城区污水再生水利用率为33.01%,均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要求。
背后:多项给力举措谱写无锡版“节水经”
水用在哪里?有没有跑冒滴漏?这是不少用水户关心的问题。为摸清用水去向,去年市节水办对15家企业单位和2个小区开展水平衡测试,对管网状况进行全面体检。通过查找问题、分析节水潜力为企业节水“把脉开方”。经技术改造后,去年测试企业累计节水3045万立方米,大大提高了用水效益。
“老旧管网改造和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也为城市节水‘立功’”,市节水办负责人介绍,去年无锡正式实施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逐步对居民小区陈旧耗能和供水分区不合理的泵房供水设备实施改造,同时废除高层住宅屋顶水箱,更换易生锈腐蚀易爆管漏水的小区供水管线。据统计,去年已改造完成93个泵房,更新改造老旧管网58公里和部分老旧小区内部地下管线,解决了管道和供水设施漏损率,提高管网运行可靠性。
如今,雨水回用正成为新建住宅的一道“硬杠杠”。市城市节水办负责人介绍,新建住宅区要按“海绵城市”要求规划建设雨水系统,其中规划用地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要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并推进人工湿地、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建设,提高绿地系统的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去年,市区新建商业用房及居民住宅小区、公共建筑雨水收集设施78个,涉及总建筑面积839.55万平方米,新增雨水蓄水池容积4.76万立方米,“靠天喝水”也成了城市节水新途径。
新高:17家用水户跻身节水型企业(小区)
据了解,无锡于2006年开始启动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于2009年创建成为“全国节水型城市”。目前江阴、宜兴两县级市也已相继创建获得“全国节水型城市”称号,无锡市已形成“国家节水型城市群”,节水型社会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节水载体创建评选中,市区共有17家单位被评为节水型企业(小区),数量创历年新高。其中,被评为节水型小区的阳光嘉园人均月用水量仅3.2立方米,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采访发现,该小区不少居民平时都有一套节水妙招,比如淘米水用来浇花、洗脸水洗抹布等“一水多用”;用食盐浸泡瓜果蔬菜起到消毒作用,减少洗涤次数;在马桶的水箱里放一个装满水的可乐瓶,减少每次的冲水量。
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与每个市民生活密切相关,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目前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公共卫生防护和个人卫生防护都离不开自来水清洗。市节水办呼吁大家在日常用水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节水,家庭用水更是提倡一水多用,避免因忘关水龙头而造成浪费。
(晚报记者 蔡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