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二泉月·书苑

归来仍是少年

读盛慧新作《外婆家》

  | 邢娟 文 |

  和盛慧相识差不多十五六年了。当时很偶然读到他的散文《风像一件往事》,感觉如同一个煤气中毒者突然获得了新鲜的空气一般,有起死回生的感觉。一口气读完,久久无法释怀,又仔仔细细读了很多遍,还感觉不过瘾。没忍住,我写了一篇读后感,居然在报纸上发表了。这才让我有了如鲠在喉一吐为快之后的轻松。

  那些过去的日子,过去的人和事,我也经历过,那些貌似平淡无奇的时光,从他的笔端流淌出来,怎么就像陈年老酿般芬芳呢!一个个方块字,在他的手下怎么就如此鲜活神奇呢!这个人是谁?他怎么可以把庸常的日子写得这么好,这么美呢?!从书的后记里,得知他是宜兴人,这更让我惊喜不已。那个时候他是28岁,整整小我10岁。盛慧和他的文字,谜一样地出现,让我从此着迷。

  近日,得知他的新作《外婆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我便迫不及待地从网上邮购了一本。

  如果说之前读他的书都是急切地想一下子看完,那么这次倒真的是个例外了。

  干净清爽的白色封面,用吴冠中水墨画里的故乡映衬。流水波纹平静的简单线条,戏水的鸭子,似有若无的天空让“外婆家”三个烫金的字,格外醒目。这简洁雅致的装帧设计,实在是让我爱极了。

  没看目录,直接就翻到最后一篇《除夕夜的火焰》。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养成了看书总喜欢从后往前看的习惯。

  文章开头,一下子就把我拉进了除夕的村庄。他形容傍晚时分的远山,清清爽爽就像一个人刚从理发店剃完头刮完胡子,村舍静穆,农家小院场被打扫得如同晚餐前的手掌一样干干净净。熟悉的往日生活,带着诗意朝我走来。盛慧不画画,如果作画他一定是白描的高手。没有一个细节可以逃脱他的眼睛,每一根线条都是那么干净利落。场景描写入木三分却又不着一丝痕迹。篇幅不长,但是浓浓的年味却是挥之不去,让人流连。他写灶膛柴火兴奋如同溜冰的运动员,厨房里的热气蒸腾犹如仙境。除夕的菜肴和封缸酒,一家人边打扑克边看春晚,还有睡觉前的一小碗红枣莲子羹。朴素的文字,连同朴素的父亲母亲,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而亲切。在《除夕夜的火焰》里,我沦陷了。我把往日的生活和现在的自己投进去,就像那些在烤箱中不断发酵膨胀的面包,让屋子里香气弥漫。

  读完这一篇,我便不敢再看第二篇了。我给盛慧微信留言说:“舍不得读您的书,就像小时候拿到稀罕久违的桃酥一样,舍不得一下子吃完。因为真正稀罕的好东西一下子吃完就很难再有了,只能慢慢品。”正如他自己所说,好的语言应该是入口即化的。入口即化,多么恰当的比喻!盛慧做到了。

  读《外婆家》有着跟读别的书不一样的审美体验。文字的力量让我的心灵变得柔软,犹如冬日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在脊背上。读着读着就陷进去了,穿越时光隧道,忘记了周遭的事物和自己,只有不断模糊的泪水提醒我现实的存在。为什么我的眼睛总是止不住地湿润,因为盛慧的文字里面有对过往生活诗化了的美!它让我对这个世界更加爱得深沉!

  盛慧的文字流淌着江南的乡野村趣,他给读者讲故事,他的故事不在于情节的跌宕起伏和结尾的出人意料。他不卖弄技艺,他跟读者平起平坐,每一句却又都是风生水起,让人拍案叫好。

  盛慧生于江南,他的精神坐标从江南出发又回归于江南。他二十岁离开家乡宜兴,一路向南去寻找自己的梦里家山。生活的历练让他有了更多独特的感悟。正如好的风景除了近观之外还要远眺,这就是距离产生的美。是时间上的距离更是空间上的距离。《外婆家》描写的都是普通的凡人旧事,代代相传的乡风民俗以及外公外婆和父母兄长家庭生活中的欢笑眼泪和病痛,还有他自己充满闲暇和创造力的少年时代。那过去的一切,真真切切却又如梦似幻。他从生活的贫瘠里酿蜜,从庸常的苦涩里收获醉人花香,寒来暑往风花雪月的四季在他的笔下令人心醉到流泪。

  盛慧的文字是低调深沉的,他的文字精炼中带着俏皮和幽默,跳跃且灵动。他形容乡村的早晨如同苹果,下午如同水蜜桃般慵懒,而黄昏就像柑橘一样温馨了。乡村的夜晚,月亮在树杈上方像一盏油灯,散发着回忆的光芒。这样的句子是盛慧式的华美,低调的华美,有着油画的质感。

  盛慧总是把生活中真实和最美的那部分呈现给你。盛慧的视角独特而富有变化,如同好的摄影师总能找到最佳的角度和光影。他没有转弯抹角也没有啰里啰嗦的铺垫,但是每一段文字的组合却又让你无可挑剔地折服。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严谨的一丝不苟的人,但是他的文字又是非常轻松明快的,有着小夜曲的恬然愉快。

  《外婆家》不仅是一种乡愁,更是一种精神信仰。它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外婆家,更是作家盛慧“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赤子之心对故土的深情吟唱!

  《外婆家》,盛慧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