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征伟 文 |
顾大仁官者(乳名大观),清朝晚期许舍南山村顾氏族人。他从小喜习武术,故身体结实,腰圆膀粗,力大惊人,又身轻如燕,曾在清朝军队里任武师之官职,又是一位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正义之士,曾威震地方。今天,笔者和大家聊聊有关他的武林轶事。
村民弄巧成拙跌河中
顾大仁官的家在许舍浜南岸,河北面即是商贾云集的许舍街,街的东端,南有南山浜,北有戴巷浜,与由西往东的许舍浜交汇,在交汇处的西端有沿河而建的一座坐西向东的“二云书屋”,因房子较长,达数十米,又好似横在水面上,村民习惯称为“横厅”。
横厅前面有一排过街棚,棚内靠河一面设有栏凳,供村民歇息之用。顾大仁官家开出后门即与过街棚隔河相对。春夏二季的傍晚,忙碌了一天的村民多在过街棚下一边吃晚饭,一边聊天,乱说山海经,乡情浓浓,甚是热闹。顾大仁官也时常会端着夜饭碗前来凑热闹,但不同的是,别人选择的是坐在栏凳上或端坐在邻居搬出的小板凳或是长条凳上,唯有顾大仁官与众不同,他端着饭碗,总是只用五个脚趾蹲在沿河的石驳岸上,而屁股则是悬向河面的空间,或用同样的方法蹲在栏凳上,边吃晚饭边听邻居侃大山,时而插上一二句幽默之语而增添欢乐气氛。如此行为,如没有高超的武艺,平常百姓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村民们看到后,先是十分惊奇,见多了也习以为常了。某年夏天,村民中有几个小伙子动起了敲弄他的恶作剧,经商量一番后,小伙子们悄悄地把他常蹲河沿的那块石头下面掏空,仅用小柴片撑着,人只要站上去,石头就会向河面倾斜,使人失去平衡而跌入河中,同时把他要蹲的栏凳在中间从下面往上锯,使栏凳仅在上面有少许连接,只要他蹲上去,百多斤重的身体负重在栏凳上,必定断裂,使人跌入河中。
小伙子们如此这般操弄好后,到了晚饭时光,便吆喝他来谈天。顾大仁官听到召唤,便端着饭碗如约而至,照例用五个脚趾蹲在沿河的石块上,他刚跨上去,顿觉今天石块不寻常,随即跳下后便说,今天栏凳没人坐,还是蹲栏凳舒服,说罢,他便端碗跳上栏凳,照例仍是用脚趾蹲姿,边吃夜饭边聊天,栏凳直至他吃好夜饭聊完天后离开仍完好无损。搞恶作剧的几个小伙子奇怪了,其中一个决定坐上栏凳试一下,但他刚坐上去,只听到“咔嚓”一声,立即断成两截,小伙子也随声跌入河中,引得大家一阵仰天大笑,可见顾大仁官的轻功非同一般。
衫垫柱下儆恶少
石塘春潮(又名石塘晓月)是开化乡八景之一。在石塘桥西堍,有一座为纪念西周穆天子诸侯徐偃王庙,沿河筑有戏台。农历八月初二是徐偃王的诞辰日,为了纪念他,乡民总会举办庙会,邀请戏班演大戏两天。每逢演戏日,四乡百姓前来观看的戏迷甚多,戏台周边人头攒动,早来的端坐台前,晚来的凭倚桥栏,静听传来的云霓舒丽锦,山水助清音的阵阵江南二胡丝竹乐章和清脆的锡剧之声。
某年庙会演大戏照例如期举行,戏迷们目不斜视,洗耳恭听,唯恐漏看一个动作,漏听一句戏文,完全沉浸于戏中的剧情里。而此时,一些轻浮后生却心生恶念,在人堆里走东串西,贼眉鼠眼地看人,当看到年轻漂亮之女,仗着人多势壮,便上前搭讪,并不怀好意地动手动脚。遇此情况,一般人只能忍气吞声,退而避之,如有打抱不平者,定是拳脚而来,自认倒霉。
那天,顾大仁官恰好也在看戏,见此状况,心中甚是不平,决定给他们一个警告。于是他不声不响地接近那伙人,冷冷地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时值早秋之晚,天气仍是炎热,那伙人因走动出汗多,大多把穿的长衫脱去搭在肩上,顾大仁官选择其中一人最名贵的海青色真丝绸衫,轻轻取下后,悄悄地离开戏场,携衫来到石塘桥上的凉亭中。只见他双手拔起凉亭柱子,轻松地将携来真丝绸衫垫于柱下,垫好后在地上拣起干泥块作笔墨,在亭柱上写下“如要取衣衫,可找许舍顾大仁官也”,然后无声地离开了。再说那伙恶少发现同伙的名贵衣衫不见了,便四处寻找,后发现被垫在凉亭柱下,又见留下的话语,吓得面面相觑。事后,只好请人给顾大仁官打招呼,取出衣衫,并请他喝酒谢罪。从此,那伙恶少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脚印留场退悍匪
许舍地区山多林密,村庄多是沿山而筑,村庄小,人口少,环境幽静,时有强人悍匪出没对村民实施抢劫。村民防不胜防,叫苦不堪。
一日,又有悍匪进村对村民实施抢劫,顾大仁官闻之,立即赶去解救。当他到达抢劫现场时,劫匪还未离去,但见他不动声色地立在劫匪面前怒目而视,劫匪见之,厉声叫他滚开,只见他闻声缓慢移动双脚走了几步,被太阳晒干的泥土地上立即留下了一串深深地没脚板的脚印。劫匪见之大惊失色,大呼:“高人也,大爷饶命!”丢下所抢财物,落荒而逃。从此,悍匪们进村抢劫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搓木成薪惊武僧
在过去,村民购物送货往返无锡城主要靠船舶水运,当时无锡地区有南门、北门、西门三条班船最负盛名,其中顾大仁官是南门班船的船主。撑班船者都是吃水上饭的行家里手兼武林高手,因为撑船既有恶劣天气的自然风险,又有河匪湖匪的抢劫风险,所以风险大,但利润亦高,一般人是无法以此经营谋生的。
顾大仁官因武艺高强,一般无人敢挑衅袭扰他的船,乘他的船安全性高,所以运输业务足,班船生意经营得风生水起,甚是兴隆。一日,不知从哪里来的一位武僧,听说了顾大仁官的武艺后,很想和他比试一下,于是寻访到他家求见。家人对武僧说,他在执撑班船不在家,也不知其何时回家。武僧听后,便留下书信离去。
当日晚,顾大仁官回家听家人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又从书信字迹的笔锋之力中,看出此人的武艺功底很深。他知道既然来登门造访,躲得了初一,躲不过三十,不见是不行的。于是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安排一位有仙风道骨般身材和武林风度的老秀才端坐在船上,以备来者造访时接待。果然到了书信上约定好的日期,武僧如时登上船讨水喝,老秀才对武僧审视片刻后,料定今日必有一搏,唯有文斗才有取胜把握。于是对着操弄船务的顾大仁官吆喝说:“徒儿,客人来了,赶快备茶。”顾大仁官应声作揖见过武僧后,随即到船尾生火烧水泡茶,但见他把碗口般粗的木柴先用两手一拧,木柴便开裂成数片,然后再用双手一搓,数片木柴便成数百根细如麻丝条状的柴火,经过火煤头一点,柴火就开始燃烧了。他在烧水时,又抱起放在船尾的一堆同样粗细的木柴都拧搓成了可直接点燃的麻丝状柴火,武僧见后大吃一惊,心想徒儿武艺尚且如此高强,老者必定更厉害,今天只能喝茶聊天罢了。
武僧喝完茶起身道谢告辞时说:“谢谢你们师徒的好生款待,茶钱今日我不付了,就献个丑纪念下吧。”只见他左手拿茶碗,右手食指对着碗底只轻轻一点又一旋,碗底即被他的手指功旋出了一个规则的手指般粗的圆孔,可见其手指功的深厚造诣同样非同一般。
雪天送粮助众僧
某年冬季,天气异常寒冷,太湖冰封,大雪又纷纷下个不停,田野、山岗白雪皑皑,积雪足有尺余深,林中鸟雀无声,路上更无行人。冬天是农闲季,村民们都在家里,裹着老棉袄,手捧脚炉,火煨山栗、蚕豆,侃侃山海经,倒也自得其乐。
如此恶劣的天气却愁坏了龙王山上“八德庵(又名龙王庙)”里的众僧人,何因?只因当家住持心地慈悲,不多收取山下种庵田农夫的租米,主要生活来源依靠无锡城郊几个乡绅的捐助,加上冰封雪天,班船停歇,乡绅和佃农无法把米面等物品运来送上山,庵里十多位僧人即将面临断粮的窘境,真是急死了众僧人。尤其是当家住持,每天站在山门口望着冰封雪盖的大地,手捻佛珠,口念“阿弥陀佛,佛祖保佑,大老爷显灵,善哉,善哉!”
那日上午,当家住持照例向山下望去,只见在茫茫大雪中,有一个人影正在往山上慢慢走来。住持揉揉双眼,继续观望,只见人影越来越大,而且是挑着两大袋物品的人。住持醒悟了,知道是佛祖和老爷显灵,遣贵人送米面而来了。待挑米面之人走近山门,住持见是顾大仁官,只见他身穿青布衫,脚绑厚布山袜,脚套三寸木屐,头戴斗笠,肩披半袭蓑衣,青布棉袄放在粮袋上,两麻袋大米足有两百余斤,蹬着齐膝盖深的雪,深一脚浅一脚地挑上山来。当顾大仁官挑着大米走进庵门,轻轻放下,抖一抖身上的积雪,双手合掌,说:“阿弥陀佛,师傅们饿坏了吧。”众僧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合掌礼拜:“阿弥陀佛,大施主辛苦了!”要知道,一个平常人,在如此寒冷的风雪天,即是净身走上山来,也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毅力,何况要肩挑两百余斤的重物,可想如无非常功夫和诚信善念之人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于是,住持一声令下,以佛界最隆重的礼节,庵内通天烛齐明,香火缭绕,住持率众僧齐齐跪于大老爷神像前,钟鼓齐鸣,谢施主鼎力相助之恩。
顾大仁官谢世后,当家住持为了纪念他敢于伸张正义之举和行善积德之功绩,特为其塑了一尊粗布衣衫、五绺长须、面目敦厚慈祥的全身像,供奉于东偏殿。该殿直至1958年许舍小学扩建需建材时才拆除,但有关顾大仁官的故事和传说,至今仍是许舍地区老人们时常会念叨的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