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晚报记者 张月)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节点,今年遗产日的主题为“文物赋彩全面小康”“非遗传承健康生活”。无锡准备了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展示文物保护利用风采,无锡市“非遗文化体验周”云启动。
遗产日期间,“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优秀案例展示”和“江苏考古遗址保护利用示范项目推介”活动在“精彩江苏”微信平台推出,无锡博物院的《得天之清——无锡艺兰文化展》凭借深刻挖掘艺兰文化精髓,增强无锡城市文化辨识度,以及多角度、立体化的传播入选优秀案例展示。无锡阖闾城遗址入选考古遗址保护利用示范项目。阖闾城遗址不但建成了博物馆,并逐年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目前已对龙山石冢、石墙、东西小城部分等进行了展示,阖闾城遗址公园将成为太湖旅游度假区旅游线路上的人文亮点。
今年遗产日,“云上非遗”专栏在“无锡文化云”网站上线,非遗活动重点围绕传统医药、餐饮类非遗项目,普及非遗知识,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值得关注的是,依托文旅部非遗司今年遗产日开展的“非遗购物节”平台,杨巷葱油饼制作技艺、宜兴乌饭、宜兴青瓷制作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梨膏糖制作技艺、徐舍小酥糖制作技艺、珠绣、铜制品加工技艺、无锡酱排骨烹制技艺、灵山素饼10个项目入驻阿里、京东、苏宁、美团、东家、拼多多6个电商平台,扩大无锡非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非遗产业化发展提供新途径。
线下活动同样精彩。无锡博物院准备了“与古为新——锡博2020艺术新空间特展”“师法造化 元气淋漓——纪念徐风诞辰120周年特展”两场重磅临展。13日,锡博还将举办“路转溪桥忽见”活动,上午在院内学习古桥知识,下午带领市民实地寻访宝界桥、大公桥、伯渎桥和清名桥4座古桥,从建造历史、建筑特色与桥梁装饰等角度了解古桥的历史故事及所蕴含的文化意味,提高市民文保意识。
评论:
线上遗产日,文博新风采
“文物是老古董,非遗是旧时货,难以走进生活”的理念正在被打破。去年底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着各行各业,也倒逼文博系统加速转型。往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文博系统都不会错过这个展示文保成果的好机会,无锡也一样。但纵观历年的遗产日活动,无非是广场搭个台,展板摆一摆,展演秀一秀,传播面窄,影响力小,形式大于内容。
今年遗产日,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文博系统加强数字化展示和网络化传播,保障文物安全和人员健康。虽然仪式性的活动少了,但实质性的活动多了,传播力大大增强。就拿无锡博物院的活动来说,院方推出了线上观展,制作了多条推文全面介绍展览及展品,并拍摄了展览纪录片线上播放,让观众观展更走心。借遗产日之际,院方首次带领观众走出博物馆,实地探访文保单位,近距离感知文物,15个活动名额被秒杀。
今年遗产日,非遗活动很时尚。无锡“非遗文化体验周”重点依托线上平台,推出云赏·非遗展示、云听·非遗课堂、云品·非遗购物、云忆·非遗记录、云游·非遗旅游等多个栏目,让大众在手机上就能全方位领略无锡非遗魅力,非遗变得亲近起来。无锡10项非遗更是入驻了电商平台,都是线下销售、展演的传承人们跃跃欲试,期待直播带货能为非遗打开线上市场,相关部门也给予大力支持,希望此举助力无锡非遗可持续发展。
社会的每一次变革,往往在特殊时期。今年的遗产日,打破传统,别具新意,让公众线上线下观览“博物志”,发挥文物赋彩全面小康、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或许就此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拓了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