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他和林则徐不仅有同门之谊,还当过林则徐的“保镖”

周济后人甄选其诗词结集出版

  6月12日上午,《周济遗集》首发式暨周济作品研讨会在宜兴举行。《周济遗集》由天际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此之前,《周济诗词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两本书均由秦乐明主编。《周济遗集》首发式暨周济作品研讨会由宜兴市作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

  画溪河畔著名词人

  周济(1781-1839年)是宜兴市丁蜀镇画溪河畔、画溪桥边上的求志堂主人,清代著名词人,《清史稿·文苑》中有其小传。

  据该书主编秦乐明介绍,求志堂曾经是丁蜀镇汤渡老街的一处建筑。汤渡老街位于画溪河畔,隶属于宜兴丁蜀镇,画溪桥今犹在。求志堂一度毁于兵火,后有部分建筑被恢复,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被拆毁,求志堂主人周济生于1781年,嘉庆年间中了进士,后到淮安府署从政,官至淮安府学教授,1839年告老还乡之后,因在淮安与私盐贩子针锋相对,遭到仇家杀戮致死。岁月更迭,周济的部分词作得以保存下来。于是,秦乐明与朱再平、毕士雄、邵湘君等诗词爱好者悉心整理,终于成书。

  作为周济后人,原宜兴市总工会主席、原荆溪诗社社长秦乐明主编的《周济诗词集》《周济遗集》内容浩繁,编著者反复校核原稿、查对异体字和繁体字,并为部分字和词标注汉语拼音、诠释义项。此举对研究周济和清代文学,对挖掘、整理和展示宜兴历史文化底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传承价值。

  文韬武略颇有建树

  阳羡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原宜兴市档案局副局长宗伟方在当天举行的研讨会上谈到,周济在扬州、淮安等地与官府及民间豪商巨贾都有交往,显露过人才干。宗伟方说:“但将其片面地描述为一个并不重要的词家,未免过于失之简单。周济有文韬武略,除了诗词之外,还工书善画,颇有建树,特别是他和如夫人金红娥,武功盖世,两人一生行侠仗义,风流倜傥,堪称是一对神仙眷侣。”

  宗伟方在座谈会上描述了周济所不为人知的“轶事”。其一,周济参加殿试时“豁边”。嘉庆十三年(1808),周济考进士,前二轮都名列前茅,殿试时,纵言天下事,议论宏阔,写了一篇长文,可惜字数超过规定,仅中了个三甲。周济未能进入翰林院,吏部就授其知县一职,周济不乐意,在友人帮助周旋下,改任淮安府学教授;其二,周济与林则徐有同门情谊。远在京城的恩师王鼎递来书信,邀请周济夫妇前往京城,护送林则徐(1785-1850年)一家前往浙江任职。虽然周济与林大人并不相识,因同出王鼎之门,也算有同窗之谊,于是欣然成为林则徐此行的“保镖”。后人在《林公案》中,详细描述了两人的交往;其三,周济著述丰富。道光八年(1828),心灰意冷的周济带着红粉知己红娥离开了扬州,但并未回宜兴,而是寓居金陵的春水园。那年,周济已经四十七了,常言“五十而知天命”,于是,周济一改之前的豪荡气概,再也不过问什么武艺政论,重新捡拾起学问故业,在南京完成了《说文字系》四卷,《韵原》四卷,搜集编辑平日古今二体诗二卷,词二卷,杂文二卷,最后还写成了传世名篇《晋略》十册。《晋略》一书是周济的心血之作,他将自己研修的经世之学,借这一段历史故事,尽情发挥出来。

  词作深受大家推崇

  据宜兴相关史料记载,在清代,周济代表作《晋略》被收入国史馆,他的词作深受曾国藩等大家推崇。其词作可与当时的常州词派代表人物张惠言的力作媲美,是蒋捷和陈维崧后宜兴出现的又一重要词人。他还是常州词派的理论奠基者,常州词派一度领衔中国词坛百余年,周济功不可没。

  江苏国信协联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宗伟刚在《周济遗集》一书前言当中写道:“希望我们都能从周济的作品中,不仅能欣赏到诗词文学的美,更要领略到周济思想的美。能洞悉现实,把脉时代,提出改革思路的,就是时代的思想家。” (何小兵/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