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乐龄·悦苑

​算盘上的父爱

  周末整理房间,又看到了那把算盘。轻轻晃动,它就发出清脆的“哐当哐当”声。怀念油然而生,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我的父亲。

  我上小学不久,父亲在教我珠算前出了一则谜语:“一家分两院,两院子孙多。多的还比少的少,少的还比多的多。”好几天我日思夜想,终于想出来啦,我告诉父亲:“以少胜多!”但父亲说谜底不是成语,而是一个物体。直到父亲教我学打算盘,给我讲了算盘上二下五珠等的结构和上下每一粒算珠代表的数目,再让我念念那则谜语,我才恍然大悟。你看,算盘中间一根横梁把算盘分成上下两个院落。梁上两珠,每珠就代表数五;梁下五珠,每珠代表数一。这难道不是多的还比少的少、少的还比多的多吗?

  父亲让我随便说出一道数学计算题,他用算盘算。开始,我只说加减法题,故意将数字报得很大,而且不适合口算。我刚说出,父亲在算盘上一啪啦,结果出来了。我又说出两位、三位甚至四位乘法,父亲又是一啪啦,结果出来了。我拿笔验算,总不相信都能对,结果是全对。父亲打算盘时,五指在算盘上来回飞舞,耳边噼里啪啦作响,算珠快速地上上下下变换位置,他的嘴唇有时微微开合,看得我目瞪口呆。

  父亲把珠算口诀写下来,每次吃饭前必让我念十遍。开始时兴趣盎然,坚持得很好。几天后热度降了,就开始偷工减料,有时读了七遍,就向父亲说读够了。父亲头也不抬:“还少三遍。”当时我感到真奇怪,父亲没看着我,一直在那里忙着,怎么就知道我读了几遍呢?直到我闭着眼背,也能把珠算口诀背得滚瓜烂熟,父亲才教我学打算盘。加减乘除我都学会了,但终究没赶上父亲。

  我参加工作那年暑假,师范刚毕业,还没步入校园,父亲就为我买了一把新算盘。把我叫到跟前,语重心长:“你就要成为一名教师了,这把算盘你会用到的。”

  果然,参加工作后,我常要计算学生的考试分数,算盘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伙伴。每当学生考完试,我便“噼里啪啦”打算盘计算分数。这把算盘陪我走过了多年,直到后来有了计算器,这把算盘才退出它计算分数的舞台。

  看到这把算盘,就会想起父亲,想起父亲教我打算盘的情景。父亲已离我而去,但留着算盘,就留着童年的一段时光,就留着对父亲深深的思念。

  (陈爱平)